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上浮体工程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游艇浮桥限位型材及游艇浮桥。
背景技术:
游艇浮桥用于方便游艇停靠及乘客上下等。现有的游艇浮桥的结构包括有由型材组装形成的浮桥主体,在浮桥主体的上平面设置有踏板1。踏板1与浮桥主体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如图1、2所示):在踏板1的左右两侧边设置有凹槽2,相邻的两踏板1之间通过连接片3插接在两踏板1的凹槽2连接,且连接片3通过螺钉固定在浮桥主体上相应的型材上。因此,踏板1会沿着凹槽2产生位移,影响浮桥使用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对踏板进行限位进而提高游艇浮桥安全性的游艇浮桥限位型材。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游艇浮桥限位型材,包括有底板及设置在底板上的立板,在立板的上部设置有顶板,在顶板的左侧或右侧边沿设置有限位板。
在上述的游艇浮桥型材中,所述立板的上部截面呈U形。
在上述的游艇浮桥型材中,所述U形的开口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左顶板、右顶板,所述限位板设置在左顶板或右顶板的外边沿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会因为踏板产生位移而导致安全隐患的游艇浮桥,包括有浮桥支架,在浮桥支架上方设置有踏板,在浮桥支架的底平面设置有浮箱,浮桥支架包括有主支架,在主支架的上平面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安装踏板的型材,其中位于踏板两端的型材为限位型材。
在上述的游艇浮桥中,所述限位型材包括有底板及设置在底板上的立板,在立板的上部设置有顶板,在顶板的左侧或右侧边沿向上设置有限位板。
在上述的游艇浮桥中,所述立板的上部截面呈U形。
在上述的游艇浮桥中,所述U形的开口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左顶板、右顶板,所述限位板设置在左顶板或右顶板的外边沿上。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限位型材上的限位板可以对踏板的两端进行限位,防止踏板沿着踏板本身的凹槽产生位移,进而导致游艇浮桥上出现空洞,最终导致的安全隐患;
2、本实用新型的游艇浮桥安全系数高,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
3、本实用新型的型材无需切割,成型快。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型材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游艇浮桥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浮桥支架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浮箱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3—7:
游艇浮桥限位型材,包括有底板10及设置在底板10上的立板20,在立板20的上部设置有顶板,在顶板的左侧或右侧边沿设置有限位板30。设计限位板30的目的是防止踏板70沿着踏板上的凹槽110移动。
具体地,所述立板20的上部截面呈U形。U形结构可以增加立板20的强度。
更具体地,所述U形的开口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左顶板40、右顶板50,所述限位板30设置在左顶板40或右顶板50的外边沿上。左顶板40、右顶板50与限位板30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或焊接连接。左顶板40、右顶板50与立板20上的U形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采用焊接连接。左顶板40、右顶板50之间形成有间隙。左顶板40、右顶板50与底板10为平行设置,实际操作中允许误差的存在。
本实用新型的底板10与立板20为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利用游艇浮桥限位型材制作的一种游艇浮桥,包括有浮桥支架60,在浮桥支架60上方设置有踏板70,在浮桥支架60的底平面设置有浮箱130,浮桥支架60包括有主支架80,在主支架80的上平面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安装踏板70的型材90,其中位于踏板70两端的型材为限位型材100。
踏板70的安装方式:在踏板70的左右两侧边设置有凹槽110,相邻的两踏板70之间通过连接片120插接在两踏板70的凹槽110连接,且连接片120通过螺钉固定在浮桥支架60上相应的型材上。因此,限位型材100位于踏板70的两端,可以防止人在踏板上走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沿着凹槽110产生位移。
具体地,所述限位型材100包括有底板10及设置在底板10上的立板20,在立板20的上部设置有顶板,在顶板的左侧或右侧边沿向上设置有限位板30。
更具体地,所述立板2的上部截面呈U形。U形结构可以增加立板20的强度。
所述U形的开口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左顶板40、右顶板50,所述限位板30设置在左顶板40或右顶板50的外边沿上。
其中,左顶板40、右顶板50与限位板30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或焊接连接。左顶板40、右顶板50与立板20上的U形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采用焊接连接。
为了方便安装浮箱130,在主支架80的底平面间隔设置有若干组安装部,每组安装部由两个对称设置的L形或工字形或[形的型材140组成,在浮箱130上部设置有环形凹槽150,L形或工字形或[形的型材140下部的水平部卡设在浮箱130上的环形凹槽150内实现浮箱130与浮桥支架60的连接,拆装方便。
浮箱130的下部纵向设置有凹槽160,凹槽160的内底170至浮箱130下部的表面180之间的距离为5cm±0.5cm。一般为5cm,可以在上述范围内任意取值。设置凹槽160的目的是起到加强筋的效果,提高浮箱130的强度,以抗击波浪等对浮箱130的冲击。
另外,在浮箱130的上表面也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八字形的凹槽190以提高浮箱130连接部的强度。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