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翻转台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翻转台车。
背景技术
在企业的生产车间里,存储货料的位置通常距离生产加工设备较远,为了将物料(尤其是粉体,颗粒物料)输送进设备位置处,需要一种专门的运输小车。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人经过检索例如专利号为CN201611057214.8的专利公开了翻转台车,包括小车料斗、支架、导向板、车轮、翻转轴;小车科斗的底部前兴通过翻转轴可转动地与支架连接;小车料斗的底部后端承载在支架上的一根水平杆上,以使得小车料斗底部保持水平状态:支架的底部通过轮臂安装车轮;在支架底部沿纵向连接一个直立的导向板;导向板的底端“体连接一个水平的限位版。小车料斗可以单独翻转,以便于在装载物料后可以方便的将物料倾倒入设备料斗:并且该翻转台车底部设计了导向板,能够使其推入开降机开降台的固定位置:小车料斗翻转倾倒物料时,也可以防止翻转台车区为重心自移可翻倒。
再例如专利号为CN201020604831.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翻转车,包括手柄与货物架相连接,主支撑架和副支撑架位于货物架之下,主支撑架呈圆弧形,且主支撑架设置在副支撑架左边,在货物架的靠手柄一端设有固定钩。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将车先贴住圆桶,依靠主支撑架的圆弧形特点,很容易将车及圆桶翻转,打开桶盖即可取出原料,达到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基于上述两处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上述设备在常规货料运输时,需要人工手部力量对装置进行翻转,容易消耗工作人员大量体力,并且对装置内部车斗缓冲效果较差,车斗在回位时容易与主体发生硬性撞击,导致装置内部出现细小裂纹,影响装置使用寿命。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翻转台车,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转台车,以解决现有设备虽然能够进行常规货料运输时,需要人工手部力量对装置进行翻转,容易消耗工作人员大量体力,并且对装置内部车斗缓冲效果较差,车斗在回位时容易与主体发生硬性撞击,导致装置内部出现细小裂纹,影响装置使用寿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翻转台车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翻转台车,包括支撑架、磁铁吸合孔、固定孔插合槽、固定孔、万向轮、底转柱、左转柱、缓冲垫、车斗、车底转孔、固定块、插孔、翘板、转孔、固定块、磁铁块、拉簧和橡胶缓冲条,所述支撑架为L形框架结构,且支撑架前端面开设有两处磁铁吸合孔,所述支撑架前端面开设有一处固定孔插合槽,且固定孔插合槽内开设有一处固定孔,并且固定孔与插孔相通,所述万向轮为四处,且四处万向轮均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撑架底部端面上,所述底转柱安装在支撑架底部内,且转柱与车底转孔直径相等,所述左转柱安装在支撑架左部,所述车斗底部开设有一处车底转孔,且车斗通过车底转孔转动连接与底转柱外部,并且车斗位于支撑架顶部,所述固定块安装在车斗底部,且固定块位于固定孔插合槽内,所述翘板安装在支撑架左端,且固定块安装在支撑架前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翘板内开设有一处转孔,且翘板通过转孔转动连接于左转柱上,并且翘板底部贴合在车斗尾端底部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翘板顶部长度为翘板底部长度的两倍,且翘板顶部端面为凹凸不平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右侧端面和顶部端面分别安装有一处缓冲垫,且两处缓冲垫贴合在车斗外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为T形结构,且固定块后端分别安插在插孔和固定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后端安装有两处磁铁块,且两处磁铁块分别吸合在支撑架前端面所开设的两处磁铁吸合孔。
进一步的,所述翘板右侧端面安装有两处拉簧,且拉簧一端连接在支撑架左侧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车斗右端安装有一处橡胶缓冲条,且橡胶缓冲条为长条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翘板的设置,有利于将原本的手动翻转改为脚动翻转,不仅降低了人员翻转时所产生的体力消耗,还使翻转更加简便快捷,提升了劳动效率,并且配合翘板2:1比例设置,可有效的将脚部施加的压力放大,并将压力转化为抬升力传递到车斗底部,实现车斗翻转,减轻工作人员脚部力量的消耗,使车斗翻转更加轻便,方便人员长期使用。
固定块的设置,有利于对车斗进行固定,避免车斗在运输时向前翻转,导致车斗内部货料洒落,影响翻转台车对货料的运输效果,并且配合磁铁块的使用,可有效的对固定块自身进行固定,避免固定块与翻转台车主体相互分离,影响固定块对车斗的固定效果。
缓冲垫的设置,有利于在车斗回位时,对翻转台车主体进行柔性缓冲,避免车斗与翻转台车主体相互碰撞,导致翻转台车内部产生细小裂纹,影响翻转台车使用寿命,并且配合橡胶缓冲条的使用,可在车斗时,对车斗进行防护,避免车斗与地面产生硬性撞击,对车斗造成损伤影响车斗后期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车斗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垫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翘板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块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橡胶缓冲条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支撑架-1、磁铁吸合孔-101、固定孔插合槽-102、固定孔-103、万向轮-2、底转柱-3、左转柱-4、缓冲垫-5、车斗-6、车底转孔-601、固定块-7、插孔-701、翘板-8、转孔-801、固定块-9、磁铁块-10、拉簧-11、橡胶缓冲条-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9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转台车,包括支撑架1、磁铁吸合孔101、固定孔插合槽102、固定孔103、万向轮2、底转柱3、左转柱4、缓冲垫5、车斗6、车底转孔601、固定块7、插孔701、翘板8、转孔801、固定块9、磁铁块10、拉簧11和橡胶缓冲条12,所述支撑架1为L形框架结构,且支撑架1前端面开设有两处磁铁吸合孔101,所述支撑架1前端面开设有一处固定孔插合槽102,且固定孔插合槽102内开设有一处固定孔103,并且固定孔103与插孔701相通,所述万向轮2为四处,且四处万向轮2均通过螺栓安装在支撑架1底部端面上,所述底转柱3安装在支撑架1底部内,且转柱3与车底转孔601直径相等,所述左转柱4安装在支撑架1左部,所述车斗6底部开设有一处车底转孔601,且车斗6通过车底转孔601转动连接与底转柱3外部,并且车斗6位于支撑架1顶部,所述固定块7安装在车斗6底部,且固定块7位于固定孔插合槽102内,所述翘板8安装在支撑架1左端,且固定块9安装在支撑架1前端面上。
其中,所述翘板8内开设有一处转孔801,且翘板8通过转孔801转动连接于左转柱4上,并且翘板8底部贴合在车斗6尾端底部端面上,具体作用,可通过向下压合翘板8顶部,使翘板8底部带动车斗6尾端抬升,实现车斗6的翻转作业。
其中,所述翘板8顶部长度为翘板8底部长度的两倍,且翘板8顶部端面为凹凸不平状结构,具体作用,通过杠杆原理,可将翘板8顶部较小的压力转化为较大的抬升力,并通过翘板8底部传递到车斗6上,车斗6翻转更加轻便,减轻了人员的体力消耗。
其中,所述支撑架1右侧端面和顶部端面分别安装有一处缓冲垫5,且两处缓冲垫5贴合在车斗6外壁上,具体作用,在车斗6复位时,对车斗6与支撑架1两者之间进行缓冲,避免车斗6与支撑架1产生硬性撞击,导致翻转台车焊接部位出现裂纹,影响翻转台车使用寿命。
其中,所述固定块9为T形结构,且固定块9后端分别安插在插孔701和固定孔103内,具体作用,通过固定块9可将车斗6底部与支撑架1相互连接起来,对车斗6底部进行固定,避免车斗6运输时,车斗6底部与支撑架1分离,使车斗6产生向前翻转的风险。
其中,所述固定块9后端安装有两处磁铁块10,且两处磁铁块10分别吸合在支撑架1前端面所开设的两处磁铁吸合孔101,具体作用,可通过磁铁块10产生的吸合力对固定块9进行固定,使固定块9贴合在支撑架1前端面上,避免在翻转台车在运输时,固定块9从支撑架1上脱落,导致车斗6翻转,影响翻转台车运输效果。
其中,所述翘板8右侧端面安装有两处拉簧11,且拉簧11一端连接在支撑架1左侧端面上,具体作用,通过拉簧11对翘板8右侧端面施加拉力,促使翘板8恢复原位,以便下次对车斗6进行翻转作业。
其中,所述车斗6右端安装有一处橡胶缓冲条12,且橡胶缓冲条12为长条状结构,具体作用,可在车斗6翻转时通过橡胶缓冲条12对车斗6右端进行缓冲,避免车斗6右端与地面相互碰撞,对车斗6造成损伤。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工作人员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将固定块9安插进固定孔103和插孔701内,对车斗6进行固定,工作人员即可将货料倒入车斗6内部,推送到其他部位处;当翻转台车到达预定位置后,工作人员将固定块9取下,脚部踩下翘板,使翘板底部将车斗6底部翘起,车斗6向前翻转,将车斗6内部货料倒出;翘板受拉簧11拉力的影响自动回位;车斗6翻转时,橡胶缓冲条12对车斗6前端进行缓冲,避免车斗6与地面产生碰撞,对车斗6造成损伤;而后工作人员将车斗6翻转过来,使车斗6恢复原位;在车斗6回位时,缓冲垫5对车斗6进行缓冲,避免车斗6与支撑架1产生硬性撞击,导致装置内部产生裂纹,影响装置使用寿命;待车斗6恢复原位后,工作人员将固定块9安插进固定孔103和插孔701内,即可进行后续货料运输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