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热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远红外电辐射发热器。
背景技术
远红外发热器具有体感温度高、无风、无噪音、理疗、促进血液循环等优点,不爆炸,也不伤眼,同时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
申请号为CN201620106202.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热红外辐射采暖器,包括无机板,所述无机板的一侧表面依次设置有导电红外发热层、阻热层、反射面、隔热背板,且所述导电红外发热层、阻热层、反射面、隔热背板通过组合构件和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无机板上。利用高效的电热红外发射材料和辐射面板的结合,从而以传统电采暖30%以下的能耗解决提高室内热舒适性与节约能源的矛盾。
申请号为CN201510759897.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红外辐射采暖器及其采暖方法,本实用新型的组成包括:外壳(1),所述的外壳上设有散热窗口(2),所述的散热窗口上安装有一组活动叶片(3),所述的外壳内部设有可升降的蓄热装置(4),所述的蓄热装置内部设有一组加热元件(5),所述的加热元件外侧安装有红外辐射板(6),所述的蓄热装置周围设有保温隔热层(7),所述的外壳底部设有底座(8)。本实用新型用于红外辐射采暖器及其采暖方法。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人发现,上述实用新型均不便于移动,而远红外线发热传热方式为辐射热,穿透力强但热量不易扩散,加热迅速,仅适合局部取暖,距离人体较远时,人体无法感知热量,而由于远红外线热量不易扩散,在耗费较多电能时仍无法达到人体采暖的使用要求,而若将该两处实用新型的热量被人体感知,则需要人们在使用时尽可能靠近热源,在使用时诸多不便。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远红外电辐射发热器,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远红外电辐射发热器,以解决现有不便移动,使用时需要根据发热器的位置调整自身的距离,在满足感知热量的要求下不便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远红外电辐射发热器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远红外电辐射发热器,包括固定架,滑槽,支撑孔,反射板,销孔,挂孔,调高支腿,转轮,支腿,斜支腿,保护网,抽框,滑条,固定丝,碳纤维石英电热管,斜槽,线槽和定位螺孔;所述固定架为矩形框架,厚度为10cm,从前向后开设有矩形盲孔,底面开设有矩形孔,与前后开设的盲孔相通,底面四角处开有矩形缺口;所述反射板设有三处,涂装有反光耐高温材料,嵌装于固定架由前向后开设的矩形孔内顶侧面;所述挂孔为矩形阶梯孔,结构与支撑孔结构相似,可通过该孔将固定架悬挂于垂直面上;所述转轮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调高支腿底侧;所述保护网嵌装于固定架底侧面矩形孔中,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直接接触碳纤维石英电热管;所述抽框为矩形框体,框体前端开设有六处阶梯孔,用于固定碳纤维石英电热管;所述碳纤维石英电热管为U型,共有三处,固定于抽框中;所述固定丝为金属丝,缠绕三处碳纤维石英电热管的尾端并连接到抽框内两端,起到辅助固定作用,减少碳纤维石英电热管在抽框上的应力集中;所述斜槽设有两处,为椭圆形,开设于抽框前侧面左右两端,且为斜向上开设,便于手指放入并施力;所述线槽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到抽框前侧面上,对碳纤维石英电热管进行理线,且左侧面开有矩形孔,用于走线;所述定位螺孔为M6螺孔,开设于抽框上,在抽框随滑条滑到滑槽最里侧时,与最上方的销孔处于同一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为半圆键型,共有四处,开设于固定架前后方向开设的矩形孔的左右两壁上,上下各一处。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孔开设于固定架的顶侧,为阶梯孔,下方孔为两处直径为3cm的孔相通,上方孔为两孔相通的“乒乓球拍”型,一处为直径3cm的圆孔,另一处为直径1cm的小孔,且与大孔圆心距为2cm。
进一步的,所述销孔设有四处,直径为8mm,开设于固定架的顶侧面上,且与固定架上前后方向开设的矩形孔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调高支腿为双层套管结构,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于固定架底部四角的缺口处,外管顶部开设一处通孔,内管上开设有同直径等距分布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支腿设有三处,为阶梯轴结构,最小端轴径为8mm,固定于销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斜支腿为通过一处圆轴连接的轴线相互垂直的两圆板结构,设有一处,放置于支撑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滑条设于抽框左右两侧,形状与滑槽相通,接触面涂有润滑油,与滑槽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挂孔的设置,有利于满足垂直悬挂本实用新型进行发热使用,例如,可以应用于浴室,作为浴霸替换使用。
所述固定架与抽框之间连接关系简单,拆解方便,便于维护和清洁,并且可在夏季等不需要取暖时,将碳纤维石英电热管拆下,将风扇固定于抽框中,作为台扇使用。
本实用新型便于移动,可垂直悬挂使用,可满足热源向下调高使用,可使热源向朝使用,并可在热源向上时,在上方放置需要加热的物体,应用范围广,整体重量较小,在高温,冷热时不会发生炸裂,升温速度快,发热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架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架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抽框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抽框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挂孔局部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斜支腿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斜支腿左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斜支腿安装后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抽框中安装风扇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调高支腿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支腿主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支腿俯视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固定架,101-滑槽,102-支撑孔,103-反射板,104-销孔,105-挂孔,106-调高支腿,107-转轮,108-支腿,109-斜支腿,110-保护网,2-抽框,201-滑条,202-固定丝,203-碳纤维石英电热管,204-斜槽,205-线槽,206-定位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13所示:一种远红外电辐射发热器,包括固定架1,滑槽101,支撑孔102,反射板103,销孔104,挂孔105,调高支腿106,转轮107,支腿108,斜支腿109,保护网110,抽框2,滑条201,固定丝202,碳纤维石英电热管203,斜槽204,线槽205和定位螺孔206;固定架1为矩形框架,厚度为10cm,从前向后开设有矩形盲孔,底面开设有矩形孔,与前后开设的盲孔相通,底面四角处开有矩形缺口;反射板103设有三处,涂装有反光耐高温材料,嵌装于固定架1由前向后开设的矩形孔内顶侧面;挂孔105为矩形阶梯孔,结构与支撑孔102结构相似,可通过该孔将固定架1悬挂于垂直面上;转轮107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调高支腿106底侧;保护网110嵌装于固定架1底侧面矩形孔中,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直接接触碳纤维石英电热管203;抽框2为矩形框体,框体前端开设有六处阶梯孔,用于固定碳纤维石英电热管203;碳纤维石英电热管203为U型,共有三处,固定于抽框2中;固定丝202为金属丝,缠绕三处碳纤维石英电热管203的尾端并连接到抽框2内两端,起到辅助固定作用,减少碳纤维石英电热管203在抽框2上的应力集中;斜槽204设有两处,为椭圆形,开设于抽框2前侧面左右两端,且为斜向上开设,便于手指放入并施力;线槽205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到抽框2前侧面上,对碳纤维石英电热管203进行理线,且左侧面开有矩形孔,用于走线;定位螺孔206为M6螺孔,开设于抽框2上,在抽框2随滑条201滑到滑槽101最里侧时,与最上方的销孔104处于同一轴线上。
其中,滑槽101为半圆键型,共有四处,开设于固定架1前后方向开设的矩形孔的左右两壁上,上下各一处,技能满足滑条201的前后运动,同时限制其左右运动和上下运动,起到导向作用。
其中,支撑孔102开设于固定架1的顶侧,为阶梯孔,下方孔为两处直径为3cm的孔相通,上方孔为两孔相通的“乒乓球拍”型,一处为直径3cm的圆孔,另一处为直径1cm的小孔,且与大孔圆心距为2cm,当斜支腿109放入后,可直接被该孔限位,从而支撑固定架1,使固定架1的工作状态改为垂直面的发热状态。
其中,销孔104设有四处,直径为8mm,开设于固定架1的顶侧面上,且与固定架1上前后方向开设的矩形孔相通,销孔104主要用于在需要对上方物体进行加热时,加装支腿108,从而作为桌腿的功能存在,使固定架1发热面垂直向上,同时,最上处的销孔104用来对抽框2在固定架1内进行固定。
其中,调高支腿106为双层套管结构,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于固定架1底部四角的缺口处,外管顶部开设一处通孔,内管上开设有同直径等距分布的通孔,通过内管上的不同孔对应外管上的孔进行固定,可以得到不同高度,适用于需要将发热面朝下,对下方物体进行加热时使用。
其中,支腿108设有三处,为阶梯轴结构,最小端轴径为8mm,固定于销孔104中,通过榫卯结构固定到销孔104中,支撑固定架1,对上方的物体进行加热。
其中,斜支腿109为通过一处圆轴连接的轴线相互垂直的两圆板结构,设有一处,放置于支撑孔102中,当固定架1垂直放置于平行面时,容易受外力倾倒,影响元器件的连接以及使用寿命,通过斜支腿109的辅助支撑,能够加强固定架1竖放时的稳定性。
其中,滑条201设于抽框2左右两侧,形状与滑槽101相通,接触面涂有润滑油,与滑槽101配合,通过滑条201在滑槽101上的滑动来调节抽框2在固定架1上的位置。
1-固定架,101-滑槽,102-支撑孔,103-反射板,104-销孔,105-挂孔,106-调高支腿,107-转轮,108-支腿,109-斜支腿,110-保护网,2-抽框,201-滑条,202-固定丝,203-碳纤维石英电热管,204-斜槽,205-线槽,206-定位螺孔。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远红外线的散热特性,因此均为近距离受热使用,在抽框2放入固定架1后,在最上方的销孔104处向下旋入M6螺钉,当螺钉旋入定位螺孔206时即完成对抽框2的固定,当对人体(躺姿)进行热疗时,固定调高支腿106,调整合适的受热高度,架设到人上方,向下释放热量,为人们提供热疗,而在办公桌等坐姿状态下,可加装斜支腿108,将固定架1竖放,放置于地面对腿部进行加热或者放置于桌面上对人体上身进行加热,同时,可以将碳纤维石英电热管203,而将排风扇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于抽框2中,在插放到固定架1后,作为台扇使用,在使用时,均能根据使用人员的姿态进行位置以及发热方向的调整,充分利用远红外线的加热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