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办公用茶杯架。
背景技术
一般办公室用的茶杯都是直接将茶杯放置在办公桌上,而很多时候放置在桌面上意碰倒还占用空间,并不是很方便,茶杯架放置的多样性不足,并且很多茶杯为敞口,在放置时常常会有灰尘从杯口进入,导致饮水并不卫生。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办公用茶杯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办公用茶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办公用茶杯架,包括底托,所述底托中部开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腔设有杯垫,所述杯垫底部固定嵌有底吸盘,所述杯垫顶端设有防滑凸块,所述底托左上端固定焊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中部固定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架左侧壁固定连接有侧吸盘,所述支撑架顶端螺纹连接有拧动杆,所述拧动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支撑杆上部侧壁套接有抱箍,所述抱箍右端固定连接有遮尘盖,所述遮尘盖底端固定插接有卡边,所述支撑杆中部套接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前后两端通过卡箍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内端均固定粘接有夹垫,所述夹垫内端设有弧形凸块。
优选的,所述通槽截面呈T字形,所述杯垫为弹性橡胶垫,且杯垫卡接在通槽内腔。
优选的,所述底吸盘的数量不少于四个,呈环形阵列在杯垫底端。
优选的,所述侧吸盘的数量不少于四个,均匀的排列在支撑架左端面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均呈半圆弧形,所述夹垫为橡胶垫圈,所述弧形凸块设有若干个,均匀的分布在夹垫内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防滑凸块设有若干个,均匀的分布在杯垫上端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办公用茶杯架,通过设置支撑架、侧吸盘、杯垫、底吸盘和挂钩,既能够吸附固定在墙壁和竖直的隔板上,也能够放置在桌面上和挂接在隔板或者桌椅上,达到提高茶杯架放置多样性的效果,能够满足不同条件的使用;通过设置抱箍和遮尘盖,能够防止杯内进入灰尘,为使用者的饮水卫生提供了保障;通过设置扭力弹簧、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夹垫和弧形凸块,能够将杯子的中部夹紧,达到牢固固定杯子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中:1底托、11通槽、2支撑架、21支撑杆、3拧动杆、31挂钩、4侧吸盘、5遮尘盖、51抱箍、52卡边、6第一夹臂、7第二夹臂、71夹垫、72弧形凸块、8卡箍、81扭力弹簧、9杯垫、91防滑凸块、92底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办公用茶杯架,包括底托1,所述底托1中部开有通槽11,所述通槽11内腔设有杯垫9,所述通槽11截面呈T字形,所述杯垫9为弹性橡胶垫,且杯垫9卡接在通槽11内腔,杯垫9能够自由取出放置,杯垫9也成上宽下窄形,便于卡接在通槽11内腔。所述杯垫9底部固定嵌有底吸盘92,所述底吸盘92的数量不少于四个,呈环形阵列在杯垫9底端,用于放置在桌面上时能够吸附在桌面上,提高放置的牢固度。所述杯垫9顶端设有防滑凸块91,所述防滑凸块91设有若干个,均匀的分布在杯垫9上端面上,增加了杯底与杯垫9之间的摩擦力,达到防滑的效果。所述底托1左上端固定焊接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中部固定焊接有支撑杆21,所述支撑架2左侧壁固定连接有侧吸盘4,所述侧吸盘4的数量不少于四个,均匀的排列在支撑架2左端面上,侧吸盘4能够在支撑架2靠在墙板或者竖直的桌板上时吸附住墙板或者桌板,从而能够将整个装置固定在墙板和桌板对应的位置,方便取放杯子。所述支撑架2顶端螺纹连接有拧动杆3,所述拧动杆3顶端固定连接有挂钩31,挂钩31能够挂接在隔板上或者桌椅上,所述支撑杆21上部侧壁套接有抱箍51,所述抱箍51右端固定连接有遮尘盖5,所述遮尘盖5底端固定插接有卡边52,抱箍51能够沿着支撑杆21上下滑动,根据杯子的高度调节对应的位置,当杯子放置在底托1上时,调节抱箍51的位置能够将遮尘盖5盖在杯子的上部,防止杯内进入灰尘,为使用者的饮水卫生提供了便利,所述支撑杆21中部套接有扭力弹簧81,所述扭力弹簧81前后两端通过卡箍8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夹臂6和第二夹臂7,所述第一夹臂6和第二夹臂7内端均固定粘接有夹垫71,所述夹垫71内端设有弧形凸块72,所述第一夹臂6和第二夹臂7均呈半圆弧形,所述夹垫71为橡胶垫圈,所述弧形凸块72设有若干个,均匀的分布在夹垫71内侧壁上,扳动第一夹臂6和第二夹臂7能够带动扭力弹簧81扭转,从而能够使得第一夹臂6和第二夹臂7在扭力弹簧81弹力的作用下将杯子中部夹紧,起到固定杯子的作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