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灶领域,具体是一种无明火集成灶。
背景技术
油烟机、燃气灶、烹饪储物箱(消毒碗柜、蒸汽炉、电烤箱、微波炉等)是现代家居厨房的基本厨房设备,长期以来如何优化组合这些厨房设备,如何将燃气灶烹饪产生的油烟吸除干净以及如何优化厨房空间,一直是厨房设计的一个难题,集成灶通过集约化设计将油烟机、燃气灶和储物箱、烹饪箱优化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集成产品,代表未来厨房电器的一种发展方向;集成灶的出现,一方面优化了厨房空间,另一方面集成灶中设置在燃气灶边沿的油烟吸气口大大提高了油烟机吸排燃气灶烹饪时产生油烟的能力,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8025592U)公开了旋转式防火安全型集成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问题,但是在高效燃烧,安全传热,适应性支撑,节能环保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通过热传导适应支撑结构实现对于不同直径锅体的适应,且提供稳定的支撑,明火在底部进行完全燃烧,产生的均匀热量的空气向上对锅体进行均匀的加热,使得加热效率高,加热质量高,通过导向升降实现燃烧高度稳定升降,通过驱动导流电机作用于导流叶轮,控制进风量,使得燃料的燃烧更加充分,极大地提高燃烧的质量和效率,节能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明火集成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明火集成灶,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安装罩,支撑安装罩的下端中间位置竖直向上伸入设置有主流管,主流管通过上端左右对称伸出设置的弹性导流管设置有两组控流调节加热模块,所述控流调节加热模块包括支撑安装罩上半段竖直向上设置的加热安装筒,加热安装筒的内部设置有热区导向升降结构,加热安装筒的上端设置有热传导适应支撑结构,所述热区导向升降结构包括加热安装筒内部中间位置水平设置的环状导流筒,环状导流筒的上端等角度竖直设置有支撑导流管,支撑导流管的上端水平连通设置有球面导流盘,球面导流盘的上端端面均匀贯穿设置有若干射流管,所述环状导流筒的右端水平向右伸出设置有升降导流管,所述热传导适应支撑结构包括加热安装筒上端水平设置的支撑加热板,支撑加热板的中间区域水平设置有弧面导热板,所述支撑加热板的边缘等角度连接加热安装筒设置有若干导流支撑柱,加热安装筒的上端边缘等角度通过复位转轴转动安装有弧形转动支撑板,弧形转动支撑板的外端均朝内侧设置有支撑垫块,所述加热安装筒的下端中间位置竖直向下贯穿设置有导流安装筒,导流安装筒的上端中间位置竖直设置有导流电机,导流电机上端通过等角度水平设置的导流安装柱与导流安装筒上端连接,导流电机的下端通过电机转轴设置有导流叶轮,且导流安装筒的底部水平设置有导流滤网。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环状导流筒的左端通过水平设置的升降支撑柱配合加热安装筒竖直设置有升降内螺纹筒,升降内螺纹筒下端正对的加热安装筒底部竖直镶嵌设置有升降电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电机的上端竖直向上伸出设置有限位转动柱,限位转动柱的上端竖直设置有贯穿升降内螺纹筒的升降螺柱。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安装筒的左侧配合升降内螺纹筒竖直设置有升降导向槽,升降内螺纹筒向左伸入升降导向槽内设置有升降导向柱。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导流管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加热安装筒的右端竖直设置有限位升降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导流管的右半段配合限位升降框竖直设置有限位升降块,且升降导流管的右端伸出加热安装筒与弹性导流管连通。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弧面导热板上均匀竖直贯穿设置有若干导热孔,且弧面导热板的上端设置有凹面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热传导适应支撑结构实现对于不同直径锅体的适应,且提供稳定的支撑,明火在底部进行完全燃烧,产生的均匀热量的空气向上对锅体进行均匀的加热,使得加热效率高,加热质量高,通过导向升降实现燃烧高度稳定升降,通过驱动导流电机作用于导流叶轮,控制进风量,使得燃料的燃烧更加充分,极大地提高燃烧的质量和效率,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无明火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无明火集成灶中控流调节加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无明火集成灶中热区导向升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无明火集成灶中环状导流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无明火集成灶中球面导流盘的结构示意图。
1-支撑安装罩、2-主流管、3-弹性导流管、4-升降电机、5-导流安装柱、6-导流电机、7-导流叶轮、8-导流滤网、9-导流安装筒、10-加热安装筒、11-环状导流筒、12-升降导流管、13-电磁阀、14-限位升降块、15-限位升降框、16-弧形转动支撑板、17-支撑垫块、18-导流支撑柱、19-支撑加热板、20-弧面导热板、21-射流管、22-球面导流盘、23-升降导向柱、24-升降导向槽、25-升降螺柱、26-升降内螺纹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5,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无明火集成灶,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安装罩1,支撑安装罩1的下端中间位置竖直向上伸入设置有主流管2,主流管2通过上端左右对称伸出设置的弹性导流管3设置有两组控流调节加热模块,所述控流调节加热模块包括支撑安装罩1上半段竖直向上设置的加热安装筒10,加热安装筒10的内部设置有热区导向升降结构,加热安装筒10的上端设置有热传导适应支撑结构,所述热区导向升降结构包括加热安装筒10内部中间位置水平设置的环状导流筒11,环状导流筒11的上端等角度竖直设置有支撑导流管,支撑导流管的上端水平连通设置有球面导流盘22,球面导流盘22的上端端面均匀贯穿设置有若干射流管21,所述环状导流筒11的左端通过水平设置的升降支撑柱配合加热安装筒10竖直设置有升降内螺纹筒26,升降内螺纹筒26下端正对的加热安装筒10底部竖直镶嵌设置有升降电机4,升降电机4的上端竖直向上伸出设置有限位转动柱,限位转动柱的上端竖直设置有贯穿升降内螺纹筒26的升降螺柱25,所述加热安装筒10的左侧配合升降内螺纹筒26竖直设置有升降导向槽24,升降内螺纹筒26向左伸入升降导向槽24内设置有升降导向柱23,所述环状导流筒11的右端水平向右伸出设置有升降导流管12,升降导流管12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13,加热安装筒10的右端竖直设置有限位升降框15,升降导流管12的右半段配合限位升降框15竖直设置有限位升降块14,且升降导流管12的右端伸出加热安装筒10与弹性导流管3连通,所述热传导适应支撑结构包括加热安装筒10上端水平设置的支撑加热板19,支撑加热板19的中间区域水平设置有弧面导热板20,弧面导热板20上均匀竖直贯穿设置有若干导热孔,且弧面导热板20的上端设置有凹面槽,所述支撑加热板19的边缘等角度连接加热安装筒10设置有若干导流支撑柱18,加热安装筒10的上端边缘等角度通过复位转轴转动安装有弧形转动支撑板16,弧形转动支撑板16的外端均朝内侧设置有支撑垫块17,所述加热安装筒10的下端中间位置竖直向下贯穿设置有导流安装筒9,导流安装筒9的上端中间位置竖直设置有导流电机6,导流电机6上端通过等角度水平设置的导流安装柱5与导流安装筒9上端连接,导流电机6的下端通过电机转轴设置有导流叶轮7,且导流安装筒9的底部水平设置有导流滤网8,通过将锅放置于弧面导热板20上端,弧形转动支撑板16在复位转轴的作用通过支撑垫块17进行适应性支撑,通过弹性导流管3向环状导流管内通入燃气,通过支撑导流管进入球面导流盘22,并通过射流管21喷出,配合外部设置的点火装置进行点火作业,使得喷出的燃气进行燃烧,燃烧产生的高温随着空气的流动向上流动,对弧面导热板20进行加热,使其通过热传导对锅底快速加热,热空气从边缘溢流顺着锅体外侧流出,使得有效热交换面积增加,且倒流而出热空气温度均匀,加热过程不易产生局部过热现象,通过热传导适应支撑结构实现对于不同直径锅体的适应,且提供稳定的支撑,明火在底部进行完全燃烧,产生的均匀热量的空气向上对锅体进行均匀的加热,使得加热效率高,加热质量高。
实施例二
参阅图2、图3,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通过启动升降电机4,使其作用升降螺柱25配合升降内螺纹筒26在升降导向槽24和升降导向柱23的导向作用下实现稳定升降,同时升降导流管12在限位升降框15和限位升降块14的配合下,实现环状导流筒11升降,使得燃烧高度改变,且驱动导流电机6作用于导流叶轮7,控制进风量,使得燃料的燃烧更加充分,极大地提高燃烧的质量和效率,节能环保。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