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三氯异氰尿酸和香菇多糖的农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三氯异氰尿酸,英文通用名为:trichloroisocyanuricacid,其杀菌性能优异,是新一代的广谱、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对细菌、病毒、真菌都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在农业生产中,能有效的防治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立枯病和水稻的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纹枯病和稻瘟病等细菌及真菌病害。
香菇多糖,英文通用名为:fungousproteoglycan,是一类具有诱导抗性的多糖类化合物。香菇多糖最早被应用于医药领域,来提高人体免疫力,但在农业领域也同样具有良好的抗植物病毒活性,并已应用于生产。香菇多糖还具有抗病、抑菌活性,能够诱导植物产生和积累水杨酸、植保素和几丁质酶等抗病性物质。已有研究表明,香菇多糖不仅能够诱导作物对病害产生很好的诱导抗性,也对植物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作物种子萌发和生长,并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
在病菌菌源比较大、侵染迅速的情况下,单独施用诱抗剂往往不能在短时间内诱导出作物的抗病能力。而杀菌剂可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病害的发生发展。因此在病害发病初期,施用杀菌剂和诱抗剂混配剂,在能有效的控制病害的同时且能有效的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是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之一。
目前,将三氯异氰尿酸与香菇多糖复配的研究未见有相关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三氯异氰尿酸和香菇多糖的农药组合物,其增效显著,能有效的控制病害并且有利于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三氯异氰尿酸和香菇多糖的农药组合物,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三氯异氰尿酸10-20%,香菇多糖1-2%,三氯异氰尿酸和香菇多糖的重量比为:10-20:1,优选的,三氯异氰尿酸和香菇多糖的重量比为14:1。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制备的剂型是农业上可接受的可湿性粉剂。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所使用的辅助剂包括填料、粘结剂、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着色剂、稳定剂或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物质。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适用于防治水稻上的纹枯病。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显著的技术效果:
(1)三氯异氰尿酸和香菇多糖具有双重作用机制,病菌不易产生抗性。
(2)室内生测结果表明,三氯异氰尿酸和香菇多糖按一定的比例复配对作物病害具有很明显增效作用,有利于减少各单剂的施用量,有助于降低农药成本。
(3)本发明通过三氯异氰尿酸与诱抗剂的香菇多糖复配,在能有效防治作物病害的同时能激发植物产生抗病因子,有利于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有利于健株壮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一、制剂实施例
实施例1:11%三氯异氰尿酸·香菇多糖可湿性粉剂。按重量比称取三氯异氰尿酸10%,香菇多糖1%、烷基苯磺酸钙盐3%、木质素磺酸盐5%,白炭黑15%,高岭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2:15%三氯异氰尿酸·香菇多糖可湿性粉剂。按重量比称取三氯异氰尿酸14%、香菇多糖1%、烷基苯磺酸钙盐3%、木质素磺酸盐5%,高岭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3:16%三氯异氰尿酸·香菇多糖可湿性粉剂。按重量比称取三氯异氰尿酸15%、香菇多糖1%、聚羧酸盐5%、十二烷基硫酸钠8%、木质素磺酸钙5%、白炭黑补足至100%。
实施例4:21%三氯异氰尿酸·香菇多糖可湿性粉剂。按重量比称取三氯异氰尿酸20%、香菇多糖1%、聚羧酸盐5%、十二烷基硫酸钠5%、木质素磺酸钙5%、白炭黑补足至100%。
实施例5:22%三氯异氰尿酸·香菇多糖可湿性粉剂。按重量比称取三氯异氰尿酸20%、香菇多糖2%、烷基苯磺酸钙盐3%、木质素磺酸盐5%,高岭土补足至100%。
上述实施例1-5按照以下方法制备:按配方要求,将所述的组分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即可制得含三氯异氰尿酸·香菇多糖的可湿性粉剂。
二、应用实施例
实施例1:三氯异氰尿酸和香菇多糖混配对稻纹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将三氯异氰尿酸、香菇多糖及其混配剂按有效成分含量梯度系列稀释5个浓度,以空白处理为对照,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进行室内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将经二次分离培养后的水稻纹枯病病菌用直径为0.5CM的无菌打孔器在叶片边缘打孔备用,然后移于含药的PDA平板培养基上,置于25±1℃培养箱内培养,培养6天后测量菌落直径,每个处理6次重复。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
根据孙云沛法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三氯异氰尿酸、香菇多糖及其混配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测定结果表明,当三氯异氰尿酸和香菇多糖的配比为10-20:1时,共毒系数(CTC)大于120,增效作用明显。
实施例2:含三氯异氰尿酸和香菇多糖的混配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试验
(1)试验处理:试验组1#-5#,分别为制剂实施例中的实施例1-5所得制剂;以40%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为对照组1#;以5%香菇多糖可湿性粉剂为对照组2#,各处理的用药量均按照统一成本预算进行施药。试验同时设置一空白对照,每个处理均设3次重复。
(2)试验、调查方法: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药前调查病情指数,第一次药后7天再施药1次,连续两次用药,各小区按相同的方法进行均匀喷湿,于第2次施药后7天和14天进行病情调查,计算防效。
(3)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采用统一成本预算,末次施药后7天,试验组1#-5#的防效比对照组1#-2#高15%以上;末次施药后14天,试验组1#-5#的防效也是比单剂的对照组1#-2#高15%以上。这说明,采用三氯异氰尿酸和香菇多糖增效显著,相互混配能减少各单剂的施用量,有利于减少施药成本。
表2:含三氯异氰尿酸·香菇多糖的混配剂防治纹枯病的田间试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