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背部按摩领域上,常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人工手法推拿和理疗按摩,人工手法推拿按摩是对背部进行揉搓、按压,使肌肉松弛,血管扩张,疏通经络来达到按摩效果,但其对力度的把握上具有较高的要求,比如背部骨骼较硬,需要的力度较大,而腰部这种容易损伤的部位,需要恰到好处的力度才能够达到很好的按摩效果,力度过大会导致对腰部的损害;另一只种是目前开发的一些以机械代替人工的设备,但由于这类设备的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不利于推广及广泛应用。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结构简单,能够代替人工手法按摩,舒适度较高的一种按摩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按摩装置,其通过振动使按摩柱上下晃动来对背部进行按摩,同时通过两个弹簧及限位块对按压的力度进行缓冲,通过弹簧柔和的弹性力度使按摩压力更加柔和,并且能够随着作用部位高低的改变而随之改变按摩轮的位置,从而使其对不同高度的部位均具有良好的按摩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 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按摩装置,包括与床面平行设置的滑槽轨道、传动件、电动机和设在滑槽轨道上的滑动支架,所述滑动支架上设置有振动器,所述传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动机及所述滑动支架相连,且所述滑动支架连接有按摩柱,所述按摩柱连接有按摩轮,所述滑动支架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的左侧壁上固定有弹性组件及连接柱,所述弹性组件套设在所述连接柱外,所述弹性组件端部连接有一号磁铁,其S极向上N极向下,该一号磁铁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柱进出的通孔,所述一号磁铁通过所述弹性组件在所述连接柱上左右移动,所述空腔内的上侧壁上设置有二号磁铁,其S极向下,所述按摩柱上端设置有三号磁铁,其N极向上,所述二号磁铁的磁力大于所述三号磁铁的磁力,所述按摩柱外侧壁上设置有弹簧座,所述按摩柱外套设有一号支撑弹簧,所述一号支撑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按摩柱外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滑动支架下侧面上,所述一号支撑弹簧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随着一号支撑弹簧伸长和压缩上下运动,所述按摩柱上至少还套设有二号支撑弹簧,所述二号支撑弹簧一端也固定在按摩柱外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弹簧座上。
使用时,启动电动机和振动器,电动机带动滑动支架随着滑槽轨道来回移动,当按摩轮作用于较高的位置,比如背部时,一号磁铁位于按摩柱的一侧,其主要向背部的压力出自设置在按摩柱上的一号支撑弹簧和二号支撑弹簧,当按摩轮作用于较低的位置,比如腰部时,按摩柱下降,一号磁铁受弹性组件影响,往右移动,并位于按摩柱的正上方,此时,二号磁铁与一号磁铁相互排斥,使一号磁铁向下,而同时,一号磁铁与按摩柱上的三号磁铁相互排斥,使按摩柱往下移动,最终,使得按摩轮能够往更下的位置靠拢,对腰部的作用力更大,按摩效果也就更好。与上述动作运行的同时振动器带动按摩柱振动,使其带动按摩轮上下晃动对人体进行按摩,在按摩柱振动的过程中,一号支撑弹簧受到振动向下运动,限位块也随着向下运动,当限位块触碰到二号支撑弹簧时,限位块带动二号支撑弹簧向下运动,使得缓冲力变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块设置在一号支撑弹簧的中间,所述按摩柱上套设有两个二号支撑弹簧,且在所述按摩柱外壁上设置有两个弹簧座,两个所述弹簧座与两个所述二号支撑弹簧均分别设置在所述限位块的两侧,两个所述二号支撑弹簧一端固定在按摩柱外侧壁上,另一端分别设置与其相对应的弹簧座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腔内的右侧壁上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滑动连接有斜块,斜块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斜块与所述按摩柱固定连接,同时,在斜块的另一个侧面上滑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侧面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滑动连接在所述空腔内壁上,滑动方向为水平方向。随着按摩位置的上升按摩柱也同样上升,而此时一号磁铁位于按摩柱的正上方,因此需要通过顶杆将一号磁铁推开,而操作方式是斜块随着按摩柱的上升其直径逐渐增大,从而将顶杆逐渐往一号磁铁处推过去,最终顶杆将一号磁铁推开,使按摩柱顺利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保证装置的正常使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按摩柱与所述一号磁铁相互接触的两个部位均为斜面。按摩柱与一号磁铁之间通过斜面与斜面之间的接触,给两者提供了分离路线,使两者能够顺利分离,从而防止按摩柱在上升的过程中被一号磁铁所阻挡导致无法继续上升,保证装置的正常使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振动使按摩柱上下晃动来对背部进行按摩,同时通过两个弹簧及限位块对按压的力度进行缓冲,通过弹簧柔和的弹性力度使按摩压力更加柔和,并且能够随着作用部位高低的改变而随之改变按摩轮的位置,从而使其对不同高度的部位均具有良好的按摩效果。随着按摩位置的上升按摩柱也同样上升,而此时一号磁铁位于按摩柱的正上方,因此需要通过顶杆将一号磁铁推开,而操作方式是斜块随着按摩柱的上升其直径逐渐增大,从而将顶杆逐渐往一号磁铁处推过去,最终顶杆将一号磁铁推开,使按摩柱顺利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保证装置的正常使用。按摩柱与一号磁铁之间通过斜面与斜面之间的接触,给两者提供了分离路线,使两者能够顺利分离,从而防止按摩柱在上升的过程中被一号磁铁所阻挡导致无法继续上升,保证装置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按摩球按摩较高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按摩球按摩较低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顶杆和连接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按摩柱上设置的各部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5,一种背部按摩装置,包括与床面平行设置的滑槽轨道1、传动件2、电动机3和设在滑槽轨道1上的滑动支架4,所述滑动支架4上设置有振动器,所述传动件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动机3及所述滑动支架4相连,且所述滑动支架4连接有按摩柱41,所述按摩柱41连接有按摩轮42,滑动支架4底面开设有孔,按摩柱41一端穿过该孔并进入到滑动支架4内。
所述按摩柱41外侧壁上设置有弹簧座43,所述按摩柱41外套设有一号支撑弹簧44,所述一号支撑弹簧44一端固定在所述按摩柱41外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滑动支架4下侧面上,所述一号支撑弹簧44上设置有限位块45,所述限位块45随着一号支撑弹簧44伸长和压缩上下运动,所述按摩柱41上至少还套设有二号支撑弹簧46,所述二号支撑弹簧46一端也固定在按摩柱41外侧壁上, 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弹簧座43上。
所述限位块45设置在一号支撑弹簧44的中间,所述按摩柱41上套设有两个二号支撑弹簧46,且在所述按摩柱41外壁上设置有两个弹簧座43,两个所述弹簧座43与两个所述二号支撑弹簧46均分别设置在所述限位块45的两侧,两个所述二号支撑弹簧46一端固定在按摩柱41外侧壁上,另一端分别设置与其相对应的弹簧座43上。
所述滑动支架4内开设有空腔5,所述空腔5内的左侧壁上固定有弹性组件51及连接柱52,所述弹性组件51套设在所述连接柱52外,所述弹性组件51端部连接有一号磁铁6,其S极向上N极向下,弹性组件51分别与空腔5内壁及一号磁铁6固定连接,该一号磁铁6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柱52进出的通孔,所述一号磁铁6通过所述弹性组件51在所述连接柱52上左右移动,一号磁铁6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仅受弹性组件51的作用下,其位于连接柱52外。
所述空腔5内的上侧壁上设置有二号磁铁7,其S极向下,所述按摩柱41上端设置有三号磁铁8,其N极向上,所述二号磁铁7的磁力大于所述三号磁铁8的磁力,磁力差设置为两倍最佳。
所述空腔5内的右侧壁上固定有连接块53,所述连接块53滑动连接有斜块54,斜块54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也就是斜块54的斜面倾斜方向为从斜块54设置位置往一号磁铁6方向倾斜向下。所述斜块54与所述按摩柱41固定连接,同时,在斜块54的另一个侧面上滑动连接有顶杆55,所述顶杆55侧面固定有连接杆56,所述连接杆56滑动连接在所述空腔5内壁上,滑动方向为水平方向。随着按摩位置的上升按摩柱41也同样上升,而此时一号磁铁6位于按摩柱41的正上方,因此需要通过顶杆55将一号磁铁6推开,而操作方式是斜块54随着按摩柱41的上升其直径逐渐增大,从而将顶杆55逐渐往一号磁铁6处推过去,最终顶杆55将一号磁铁6推开,使按摩柱41顺利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保证装置的正常使用。
所述按摩柱41与所述一号磁铁6相互接触的两个部位均为斜面。按摩柱41与一号磁铁6相接触的部位为斜面,而非直角,同样的,一号磁铁6与按摩柱41相接触的部位也是斜面,斜面与斜面相对应,使得按摩柱41在从下往上的移动方向上接触一号磁铁6的时候,两个斜面相契合,按摩柱41沿着斜面轨道往上滑移,防止按摩柱41往上移动的过程中,从一号磁铁6的下侧面顶住一号磁铁6,按摩柱41无法移动到一号磁铁6的右侧面,尤其是一号磁铁6与按摩柱41均为直角的情况下,而这样便直接导致了一号磁铁6始终对按摩柱41具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而二号磁铁7的磁力大于三号磁铁8的磁力,从而使按摩柱41被限定在较为靠下的位置上,这个位置位于腰部这种高度较低的凹处,因此,当按摩柱41向高度较高的背部移动使,随着高度的升高,其压力逐渐增大,对背部的压力过高,失去了按摩的初始目的,达不到按摩的最终效果,而设置为两个斜面解决了该问题。
使用时,启动电动机3和振动器,电动机3带动滑动支架4随着滑槽轨道1来回移动,当按摩轮42作用于较高的位置,比如背部时,一号磁铁6位于按摩柱41的一侧,其主要向背部的压力出自设置在按摩柱41上的一号支撑弹簧44和二号支撑弹簧46,当按摩轮42作用于较低的位置,比如腰部时,按摩柱41下降,一号磁铁6受弹性组件51影响,往右移动,并位于按摩柱41的正上方,此时,二号磁铁7与一号磁铁6相互排斥,使一号磁铁6向下,而同时,一号磁铁6与按摩柱41上的三号磁铁8相互排斥,使按摩柱41往下移动,最终,使得按摩轮42能够往更下的位置靠拢,对腰部的作用力更大,按摩效果也就更好。与上述动作运行的同时振动器带动按摩柱41振动,使其带动按摩轮42上下晃动对人体进行按摩,在按摩柱41振动的过程中,一号支撑弹簧44受到振动向下运动,限位块45也随着向下运动,当限位块45触碰到二号支撑弹簧46时,限位块45带动二号支撑弹簧46向下运动,使得缓冲力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