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移动式具有缓冲功能的无人机起落架。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已经逐渐普及到各个行业中,农业、航拍、植保、测绘等等诸多领域现在都在使用无人机,代替人工进行工作,以减轻工作难度,也能够更加科学的进行数据采集、农药喷洒等工作,无人机起落架是用于无人机落地支撑的结构,通过安装在无人机的底端四个拐角处,在无人机降落时,起到支撑和缓冲的作用,但是现有的无人机起落架在使用时缓冲效果不佳,在较为颠簸的路面不能起落,局限性较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式具有缓冲功能的无人机起落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无人机起落架在使用时缓冲效果不佳,在较为颠簸的路面不能起落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式具有缓冲功能的无人机起落架,包括起落杆,所述起落杆的上端插入无人机底座上的凹槽内,所述凹槽内的起落杆的底部固定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相啮合,所述齿轮固定套设在转轴上,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转动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固定在凹槽内,且所述转轴与扭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起落杆的下端与缓冲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箱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与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穿过缓冲箱的底面与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与缓冲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的底端与车轮架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车轮架体内转动设置有车轮,且所述连接板与车轮架体之间亦设置有伸缩缓冲杆。
优选的,所述凹槽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凹槽呈矩形状均匀设置在无人机底座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转轴上的扭簧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扭簧对称设置在转轴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伸缩缓冲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伸缩缓冲杆对称设置在缓冲弹簧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缓冲箱内填充有压缩气体。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起落杆的水平长度。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顶面上固定有导轨,所述起落杆与导轨滑动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轨、齿条、齿轮、扭簧、缓冲箱、缓冲弹簧和伸缩缓冲杆,多重缓冲措施的相互配合,使得该无人机起落架的缓冲效果更佳,无人机内的设备,不易抖动损坏,能在颠簸路面降落。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四个独立的起落杆,使得各自的起落杆可随着冲击力的大小自由移动,避免传统的起落架整体缓冲效果较弱的问题,且起落杆可在纵向和横向均能得到缓冲,从而避免起落杆受力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人机底座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起落杆;2、无人机底座;3、凹槽;4、导轨;5、齿条;6、齿轮;7、转轴;8、轴承座;9、扭簧;10、缓冲箱;11、活塞;12、活塞杆;13、连接板;14、缓冲弹簧;15、车轮架体;16、车轮;17、伸缩缓冲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可移动式具有缓冲功能的无人机起落架,包括起落杆1,起落杆1的上端插入无人机底座2上的凹槽3内,无人机底座2固定在无人机机箱的底部,凹槽3内的起落杆1的底部固定有齿条5,齿条5与齿轮6相啮合,齿轮6固定套设在转轴7上,转轴7的两端均转动设置有轴承座8,轴承座8固定在凹槽3内,且转轴7与扭簧9的一端固定连接,扭簧9的另一端与凹槽3的内壁固定连接,扭簧9的设置使得该起落架的缓冲力更加容易消耗掉,复位更加容易,起落杆1的下端与缓冲箱10的顶部固定连接,缓冲箱10内设置有活塞11,活塞11与活塞杆12固定连接,活塞杆12穿过缓冲箱10的底面与连接板13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板13的底部与缓冲弹簧14的顶端固定连接,缓冲弹簧14的底端与车轮架体15的顶部固定连接,车轮架体15内转动设置有车轮16,车轮16本身为缓冲车轮,可初步进行缓冲冲击力,且连接板13与车轮架体15之间亦设置有伸缩缓冲杆17。
进一步,凹槽3设置有四个,四个凹槽3呈矩形状均匀设置在无人机底座2的左右两侧,四个凹槽3内均插入有起落杆1,四个起落杆1组合成该无人机起落架整体。
进一步,转轴7上的扭簧9设置有两个,两个扭簧9对称设置在转轴7的两端,通过设置两个扭簧9,使得转轴7在转动后更加容易复位。
进一步,伸缩缓冲杆17设置有两个,两个伸缩缓冲杆17对称设置在缓冲弹簧14的两侧,伸缩缓冲杆17的固定端固定在连接板13上,伸缩缓冲杆17的活动端固定在车轮架体15上,伸缩缓冲杆17的设置进一步提高该起落架的缓冲能力。
进一步,缓冲箱10内填充有压缩气体,当车轮16受力后,通过压缩气体进行缓冲。
进一步,凹槽3的深度大于起落杆1的水平长度,避免起落杆1在移动过程中抵住凹槽3的内壁。
进一步,凹槽3的顶面上固定有导轨4,起落杆1与导轨4滑动连接,导轨4的设置便于起落杆1移动,避免起落杆1偏移。
工作原理:当车轮16在颠簸路面上行走时,通过缓冲弹簧14和伸缩缓冲杆17的配合进行初步缓冲,当冲击力过大时,此时连接板13在上移的过程中带动活塞杆12上移,活塞杆12带动活塞11上移将缓冲箱10内的空气压缩,进而实现再次缓冲,当冲击力传至起落杆1时,起落杆1沿着导轨4移动,其底部的齿条5带动齿轮6转动,此时扭簧9随着转动,通过扭簧9的转动到达卸力目的从而实现缓冲,当冲击力消失时,在扭簧9的作用下,起落杆1复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