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煤矿开采、地铁隧道等施工中,经常出现冒顶、塌方的现象,造成通路断绝,由于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这些大型机械无法进入地下狭窄的空间进行施救,无法及时打通受困人员的生命通道,致使本应活着的人无法救出。传统的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由于体型大而移动不方便,救援速度慢,每耽误一秒钟就多一份危险,时间就是生命,急需要对传统的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包括外壳体和万向轮,所述外壳体底部的左右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外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辅助板,所述辅助板的内部开口设置限位槽,所述外壳体的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外壳体的内部中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外壳体内部的左右两端均通过支架转动连接有转动轮,两个所述转动轮的外侧嵌套设置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铲斗,所述外壳体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收集板,所述收集板内部的前后端均固定安装有导向板,所述收集板内部上方的前后端均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下方转动连接有左刮板,所述伺服电机的下方转动连接有右刮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撑板的限位板与辅助板的限位槽相契合,所述支撑板的限位板在限位槽中呈水平方向上下滑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皮带的带动转动轮顺时针方向转动,所述输送带上铲斗的开口均顺时针设置在输送带的外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收集板的下方中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输送带在转动的过程中铲斗正好会进入至进料口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伺服电机带动左刮板逆时针转动,所述伺服电机带动右刮板顺时针转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左刮板与右刮板之间围绕收集板的横向中轴线呈对称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外壳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液压缸、伺服电机和驱动电机均通过控制开关与外部电源之间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安装有收集板和输送带,使得当装置在救援过程中,收集板上的两个伺服电机会带动左刮板和右刮板对堆积在巷道的泥土和石块进行收集,送入至输送带的铲斗上,使得装置可快速对矿井的泥土和石块进行清理,进一步的提高了救援速度。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安装有支撑板,使得装置在矿井内进行挖掘救援的过程中,液压缸可推动支撑板上移对矿井顶部的支撑,以保证挖掘救援的不会发生二次安全事故,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工作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收集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铲斗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收集板局部结构左侧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外壳体;2、万向轮;3、辅助板;301、限位槽;4、液压缸;401、支撑板;402、限位板;5、驱动电机;501、转动轮;502、输送带;503、铲斗;6、收集板;601、导向板;7、伺服电机;8、左刮板;9、右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4,一种煤矿井下冒顶救援装置,包括外壳体1和万向轮2,外壳体1底部的左右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万向轮2,外壳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辅助板3,辅助板3的内部开口设置限位槽301,外壳体1的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液压缸4,液压缸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401,支撑板401底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板402,外壳体1的内部中端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5,外壳体1内部的左右两端均通过支架转动连接有转动轮501,两个转动轮501的外侧嵌套设置有输送带502,输送带50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铲斗503,外壳体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收集板6,收集板6内部的前后端均固定安装有导向板601,收集板6内部上方的前后端均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7,伺服电机7的下方转动连接有左刮板8,前端伺服电机7的下方转动连接有右刮板9。
进一步的,支撑板401的限位板402与辅助板3的限位槽301相契合,支撑板401的限位板402在限位槽301中呈水平方向上下滑动,使得装置在矿井内进行挖掘救援的过程中,液压缸4可推动支撑板401上移对矿井顶部的支撑,以保证挖掘救援的不会发生二次安全事故,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工作时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驱动电机5通过皮带的带动转动轮501顺时针方向转动,输送带502上铲斗503的开口均顺时针设置在输送带502的外侧,使得当收集板6上的左刮板8和右刮板9对堆积在巷道的泥土和石块进行收集时,石块和泥土可正好送入至输送带502的铲斗503上,使得装置可快速对矿井的泥土和石块进行清理,进一步的提高了救援速度。
进一步的,收集板6的下方中部设置有进料口,输送带502在转动的过程中铲斗503正好会进入至进料口中,使得当收集板6上的左刮板8和右刮板9对堆积在巷道的泥土和石块进行收集时,石块和泥土可正好送入至输送带502的铲斗503上,使得装置可快速对矿井的泥土和石块进行清理,进一步的提高了救援速度。
进一步的,左侧的伺服电机7带动左刮板8逆时针转动,右侧的伺服电机7带动右刮板9顺时针转动,更加便于左刮板8和右刮板9可同时对收集板6的前后端泥土和石块进行刮动,引入至输送带502的铲斗503中。
进一步的,左刮板8与右刮板9之间围绕收集板6的横向中轴线呈对称设置,更加便于左刮板8与右刮板9同时转动,将堆积在矿井中的泥土和石块快速刮入输送带502的铲斗503上运走。
进一步的,外壳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液压缸4、伺服电机7和驱动电机5均通过控制开关与外部电源之间电性连接,更加便于通过控制开关切断或者连接液压缸4、伺服电机7和驱动电机5的电源,对液压缸4、伺服电机7和驱动电机5进行控制。
工作原理:使用时,预先将装置推入矿井中并将装置与外部电源连接,当装置在对矿井内堆积的泥土和石块进行清理的过程中,液压缸4可推动支撑板401上移对矿井顶部的支撑,以保证挖掘救援的不会发生二次安全事故,两个伺服电机7可同时带动左刮板8和右刮板9同时往收集板6的中部移动,同时驱动电机5可通过带动转动轮501外侧的输送带502转动,使得输送带502上的铲斗503对收集板6上的泥土和石块进行收集,使得装置可快速将矿井的泥土和石块移动至装置右侧,进一步的提高了救援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