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接线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线接线用绕线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电力电缆的铺设也不断增多,与此同时,因受损断线而需要维修的电缆线也与日俱增,此外,在室内的布线过程中,也涉及到许多零线、火线和地线的接线需要,由于国标要求中对于接线有着严格的规定,因此需要专业的电工来进行接线操作。
电工在接线时往往直接空手对线缆进行缠绕,较为费力,不便于实际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费力,不便于实际操作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力线接线用绕线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电力线接线用绕线工具,包括水平设置的内管和套管,所述内管设置为外螺纹管,且套管设置为内螺纹管,所述套管套设在内管的外部并与其螺纹连接,所述内管的其中一端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安装座,且第一安装座的底面安装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弹性卡夹,所述套管的顶面中部安装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的顶面安装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弹性卡夹,所述第一弹性卡夹和第二弹性卡夹的两侧内壁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凸齿。
优选的,所述凸齿设置为半圆形凸齿,且凸齿设置为橡胶凸齿。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防滑条。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力线接线用绕线工具,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可帮助使用者对需要连接的两根线进行缠绕,具有省力以及效率高的优点,该工具操作简单,便于实际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力线接线用绕线工具的使用状态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力线接线用绕线工具的侧视图。
图中:内管1、套管2、第一安装座3、第一弹性卡夹4、第二安装座5、第二弹性卡夹6、防滑条7、凸齿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电力线接线用绕线工具,包括水平设置的内管1和套管2,内管1设置为外螺纹管,且套管2设置为内螺纹管,套管2套设在内管1的外部并与其螺纹连接,内管1的其中一端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安装座3,且第一安装座3的底面安装有水平设置的第一弹性卡夹4,套管2的顶面中部安装有第二安装座5,第二安装座5的顶面安装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弹性卡夹6,第一弹性卡夹4和第二弹性卡夹6的两侧内壁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凸齿8。第一弹性卡夹4和第二弹性卡夹6分别用于对两根需要连接的芯线进行夹持固定。凸齿8设置为半圆形凸齿,且凸齿8设置为橡胶凸齿,半圆形的橡胶凸齿对需要进行连接的芯线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不会对芯线造成损伤,并且方便对芯线的位置进行限制固定。套管2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防滑条7,多个防滑条7可增加套管2表面的防滑性能,便于使用者拧动套管2使其移动。
在使用时,将套管2移动到内管1的远离第一安装座3的一端,将两根芯线并列放置,并将其中一根芯线需要进行连接的一端从内管1中穿过,并将穿过后的芯线的端部向下弯折,使其卡入第一弹性卡夹4内,再将另一根芯线卡入第二弹性卡夹6内;绕线时,使用者一只手扶持内管1并按压第一弹性卡夹4使芯线的位置固定,再用另一只手按压第二弹性卡夹6使另一根芯线的位置固定,同时拧动套管2,使套管2逐渐向着第一安装座3的方向移动;在套管2转动的过程中,套管2可带动第二弹性卡夹6中夹设的芯线呈螺旋式缠绕在另一根芯线上,绕线完毕后,将两根芯线分别从第一弹性卡夹4和第二弹性卡夹6中取出即可。该种方式具有省力的效果,并且套管2顺着内管1外表面的螺纹稳定移动,可使绕线均匀,效果较好。该工具结构简单,便于使用者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