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帘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电动柔性膜材窗帘。
背景技术
窗帘作为家居、办公中必不可少的装饰品之一,主要用于遮挡阳光,并起到保护隐私的作用,传统的窗帘多采用手动控制的方式实现窗帘的开合,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智能化的家居体验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厂家也对窗帘进行了智能化设计,能自动实现窗帘的开合,操作省力。
但是目前智能化窗帘的结构设计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控制装置的结构大,占用安装空间,结构不够紧凑,不符合人们对美观度的要求,有些窗帘的信号接收器还露置于窗帘外部,影响窗帘在窗户上的安装,另外,有些窗帘驱动结构复杂,零件繁多,容易发生故障,维修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电动柔性膜材窗帘,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动柔性膜材窗帘,包括有柔性薄膜窗帘本体和罩壳,所述罩壳由上罩壳和下罩壳组成,且所述罩壳内的一端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外壁上设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上的一侧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机相连接;
所述罩壳的两侧对称设有端盖,两个所述端盖的中心均设有圆孔,且两个所述端盖的顶端均设有与所述上罩壳相匹配的安装码;
所述驱动轮远离所述电机的一侧设有皇冠,所述皇冠的一侧设有卷管,所述卷管与所述柔性薄膜窗帘本体的顶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罩壳的底部内侧设有限位卡槽。
优选的,所述下罩壳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限位卡槽相配合的限位卡板,所述限位卡板通过螺纹与所述限位卡槽相啮合安装。
优选的,两个所述端盖均通过所述安装码与所述罩壳的两端相连接,且所述安装码设为C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皇冠的一侧设有外螺纹,且所述皇冠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卷管内侧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皇冠上远离所述外螺纹的一侧设有通孔,且所述皇冠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驱动轴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卷管远离所述皇冠的一端设有端塞,所述端塞远离所述卷管的一侧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通过所述圆孔与所述端盖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器接收信号,传递至电机控制驱动轴转动,继而带动卷管转动,使柔性薄膜窗帘本体随之升降开合;且柔性薄膜具有5%-10%可见光透光率和0.2太阳能获取率,更加适合居家使用;通过限位卡板与限位卡板相啮合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实现上罩壳与下罩壳相连接的目的;通过安装码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将端盖连接固定在罩壳的两端,防止其脱落;通过端塞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通过连接柱将端盖与端塞连接固定;通过外螺纹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皇冠一端与卷管相连接的目的;进一步的,通过通孔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皇冠另一端与驱动轴相连接的目的。
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A区放大图。
附图标记:1、柔性薄膜窗帘本体;2、罩壳;21、上罩壳;21a、限位卡槽;22、下罩壳;22a、限位卡板;23、端盖;23a、圆孔;24、安装码;25、电机;25a、驱动轴;26、卷管;27、驱动轮;27a、控制器;28、皇冠;28a、外螺纹;28b、通孔;29、端塞;29a、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照附图1-4,一种电动柔性膜材窗帘,包括有柔性薄膜窗帘本体1和罩壳2,所述罩壳2由上罩壳21和下罩壳22组成,且所述罩壳2内的一端设有电机25,所述电机25的输出端设有驱动轴25a,所述驱动轴25a的外壁上设有驱动轮27,所述驱动轮27上的一侧设有控制器27a,所述控制器27a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机25相连接;
所述罩壳2的两侧对称设有端盖23,两个所述端盖23的中心均设有圆孔23a,且两个所述端盖23的顶端均设有与所述上罩壳21相匹配的安装码24。
所述驱动轮27远离所述电机25的一侧设有皇冠28,所述皇冠28的一侧设有卷管26,所述卷管26与所述柔性薄膜窗帘本体1的顶端相连接。
请参照附图2,所述上罩壳21的底部内侧设有限位卡槽21a;所述下罩壳22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限位卡槽21a相配合的限位卡板22a,所述限位卡板22a通过螺纹与所述限位卡板22a相啮合安装。在本实例中,通过限位卡板22a与限位卡板22a相啮合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实现上罩壳21与下罩壳22相连接的目的。
请再次参照附图2,两个所述端盖23均通过所述安装码24与所述罩壳2的两端相连接,且所述安装码24设为C型结构。在本实例中,通过安装码24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将端盖23连接固定在罩壳2的两端,防止其脱落。
请参照附图3,所述卷管26远离所述皇冠28的一端设有端塞29,所述端塞29远离所述卷管26的一侧设有连接柱29a,所述连接柱29a通过所述圆孔23a与所述端盖23相连接。在本实例中,通过端塞29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通过连接柱29a将端盖23与端塞29连接固定。
请参照附图4,所述皇冠28的一侧设有外螺纹28a,且所述皇冠28通过所述螺纹28a与所述卷管26内侧相连接;所述皇冠28上远离所述外螺纹28a的一侧设有通孔28b,且所述皇冠28通过所述通孔28b与所述驱动轴25a相连接。在本实例中,通过外螺纹28a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皇冠28一端与卷管26相连接的目的;进一步的,通过通孔28b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实现皇冠28另一端与驱动轴25a相连接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柔性薄膜窗帘本体1安装在卷管26内,然后将安装后的卷管26内放置在下罩壳22上,将上罩壳21通过端盖23以及安装码24与下罩壳22固定安装,再将驱动轴25a依次贯穿驱动轮27、皇冠28一侧的通孔28b、端盖23上的圆孔23a、卷管26和端盖23,将其整体连接固定后安装在窗框顶部,通过遥控控制发出信号给控制器27a,控制器27a接收升降信号后启动电机25工作,从而进行正、反转动,通过驱动轴25a带动卷管26行正、反转动,控制柔性薄膜窗帘本体1电动升降开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说明示例,无论从哪一点来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都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