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保用垃圾分类预处理垃圾箱。
背景技术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垃圾的数量和种类也随之增多,垃圾废物露天堆放或收集不当时,其中的化学组分和病毒、寄生虫卵等有害成分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可通过大气、土壤或地下水等环境介质直接或间接进入人体,从而使人致病、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垃圾的回收利用不仅仅是美化了环境,更是关乎我们自己身体健康的大事,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不可回收就是对环境有危害须有无害收集,目前比较常见的可回收物大多为塑料瓶、易拉罐和纸箱等,但此类垃圾占空间较大,造成一定体积的垃圾箱储存量较少,需多次处理,使用麻烦。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环保用垃圾分类预处理垃圾箱,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用垃圾分类预处理垃圾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垃圾废物露天堆放或收集不当时,其中的化学组分和病毒、寄生虫卵等有害成分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可通过大气、土壤或地下水等环境介质直接或间接进入人体,从而使人致病、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可回收垃圾占空间较大,造成一定体积的垃圾箱储存量较少,需多次处理,使用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用垃圾分类预处理垃圾箱,包括垃圾箱外壳,所述垃圾箱外壳分为干垃圾存储间、湿垃圾存储箱和可回收垃圾处理箱,所述干垃圾存储间、湿垃圾存储箱和可回收垃圾处理箱前壁均转动连接有翻盖门,所述干垃圾存储间、湿垃圾存储箱和可回收垃圾处理箱内均放置有储存箱,所述可回收垃圾处理箱顶部固定连接有间隔板,所述间隔板与垃圾箱外壳之间转动连接有凸轮轴,所述凸轮轴外壁固定连接有一组凸轮,所述间隔板与垃圾箱外壳之间滑动连接有压缩板,所述压缩板后壁与垃圾箱外壳之间固定连接有回复弹簧,所述间隔板与垃圾箱外壳之间固定连接有底托板,所述底托板与垃圾箱外壳侧壁之间为合格掉落口,所述垃圾箱外壳顶部转动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下方固定设有开盖组件。
优选的,所述翻盖门前壁均开设有内凹把手,所述翻盖门均通过转轴与垃圾箱外壳转动连接,纯储存箱不用从上方提出,节省人力,方便拿取。
优选的,所述干垃圾存储间和湿垃圾存储箱内的储存箱相同且高于可回收垃圾处理箱内的储存箱,所述干垃圾存储间和湿垃圾存储箱内的储存箱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分隔网,实现初步的干湿分离,避免潮湿环境滋生大量细菌或发生反应产生刺鼻气味。
优选的,所述间隔板将可回收垃圾箱分为可压缩垃圾投放处和不可压缩垃圾投放处,避免其他垃圾损坏装置。
优选的,所述垃圾箱外壳底部固定连接有抬升脚,所述可回收垃圾箱内固定连接有压缩电机,所述压缩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凸轮轴。
优选的,所述开盖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垃圾箱外壳内壁的开盖轮和配合齿轮,所述垃圾箱外壳内壁滑动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配合齿轮啮合,所述垃圾箱外壳内壁固定连接有滑套,所述齿条穿过滑套与之滑动配合,所述齿条穿过垃圾箱外壳底部转动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与拉机箱外壳底部通过支点转动连接,所述转板伸出垃圾箱外壳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踏板,方便开盖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脚踩踏板24,带动转板23转动将另一端升起,带动开盖轮19转动,使其凸起部转起,顶开顶盖14,从而不用手打开垃圾桶,避免弄脏手,然后将垃圾仍进对应的储存箱6内,随用随开,平时关闭,避免垃圾露天滋生更多的细菌虫卵和气味等,不影响外部环境,保护人们健康。
2.扔垃圾时,根据垃圾的种类投入对应的储存箱6内,投入干垃圾存储间2和湿垃圾存储箱3的垃圾落入储存箱6内的分割网16上,可以使垃圾带有的液体由于重力作用落入分隔网16下方,实现初步的干湿分离,避免潮湿环境滋生大量细菌或发生反应产生刺鼻气味。
3.可回收垃圾,主要针对矿泉水瓶、易拉罐,将此类垃圾投入压缩板10与可回收垃圾处理箱4之间的底托板12上,然后接通压缩电机,带动凸轮9转动,挤压压缩板10向前移动挤压矿泉水瓶和易拉罐变形变扁,变形后的此类垃圾节省空间,可存放更多的瓶子和罐子使用方便,且压缩后方便回收再利用,方便回收后续工作。
4.装满垃圾后的储存箱6可以通过旋转打开翻盖门5,将储存箱6直接拉出,而不用从上方提出,节省人力,方便拿取,储存箱6内的液体可以通过打开其后方的放液孔放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角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角阶梯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视角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垃圾箱外壳,2-干垃圾存储间,3-湿垃圾存储箱,4-可回收垃圾处理箱,5-翻盖门,6-储存箱,7-间隔板,8-凸轮轴,9-凸轮,10-压缩板,11-回复弹簧,12-底托板,13-合格掉落口,14-顶盖,15-内凹把手,16-分隔网,17-不可压缩垃圾投放处,18-抬升脚,19-开盖轮,20-配合齿轮,21-齿条,22-滑套,23-转板,24-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用垃圾分类预处理垃圾箱,包括垃圾箱外壳1,垃圾箱外壳1分为干垃圾存储间2、湿垃圾存储箱3和可回收垃圾处理箱4,干垃圾存储间2、湿垃圾存储箱3和可回收垃圾处理箱4前壁均转动连接有翻盖门5,干垃圾存储间2、湿垃圾存储箱3和可回收垃圾处理箱4内均放置有储存箱6,可回收垃圾处理箱4顶部固定连接有间隔板7,间隔板7与垃圾箱外壳1之间转动连接有凸轮轴8,凸轮轴8外壁固定连接有一组凸轮9,间隔板7与垃圾箱外壳1之间滑动连接有压缩板10,压缩板10后壁与垃圾箱外壳1之间固定连接有回复弹簧11,间隔板7与垃圾箱外壳1之间固定连接有底托板12,底托板12与垃圾箱外壳1侧壁之间为合格掉落口13,垃圾箱外壳1顶部转动连接有顶盖14,顶盖14下方固定设有开盖组件。
其中,翻盖门5前壁均开设有内凹把手15,翻盖门5均通过转轴与垃圾箱外壳1转动连接。干垃圾存储间2和湿垃圾存储箱3内的储存箱6相同且高于可回收垃圾处理箱4内的储存箱6,干垃圾存储间2和湿垃圾存储箱3内的储存箱6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分隔网16。间隔板7将可回收垃圾箱分为可压缩垃圾投放处和不可压缩垃圾投放处17。垃圾箱外壳1底部固定连接有抬升脚18,可回收垃圾箱内固定连接有压缩电机,压缩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凸轮轴8。开盖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垃圾箱外壳1内壁的开盖轮19和配合齿轮20,垃圾箱外壳1内壁滑动连接有齿条21,齿条21与配合齿轮20啮合,垃圾箱外壳1内壁固定连接有滑套22,齿条21穿过滑套22与之滑动配合,齿条21穿过垃圾箱外壳1底部转动连接有转板23,转板23与拉机箱外壳底部通过支点转动连接,转板23伸出垃圾箱外壳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踏板24。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脚踩踏板24,带动转板23转动将另一端升起,带动齿条21向上移动,带动与之啮合的配合齿轮20转动,带动开盖轮19转动,使其凸起部转起,顶开顶盖14,从而不用手打开垃圾桶,避免弄脏手,然后将垃圾仍进对应的储存箱6内,然后脚离开踏板24,由于顶盖14重力作用将开盖轮19压下,踏板24回复原位,顶盖14改好垃圾箱外壳1,随用随开,平时关闭,避免垃圾露天滋生更多的细菌虫卵和气味等,不影响外部环境,保护人们健康。
扔垃圾时,根据垃圾的种类投入对应的储存箱6内,投入干垃圾存储间2和湿垃圾存储箱3的垃圾落入储存箱6内的分割网16上,可以使垃圾带有的液体由于重力作用落入分隔网16下方,实现初步的干湿分离,避免潮湿环境滋生大量细菌或发生反应产生刺鼻气味。
可回收垃圾,主要针对矿泉水瓶、易拉罐,将此类垃圾投入压缩板10与可回收垃圾处理箱4之间的底托板12上,然后接通压缩电机,带动凸轮轴8转动半圈,带动凸轮9转动,挤压压缩板10向前移动挤压矿泉水瓶和易拉罐变形变扁,变扁之后的垃圾从底托板10侧边的合格掉落口13落入储存箱6内,变形后的此类垃圾节省空间,可存放更多的瓶子和罐子使用方便,且压缩后方便回收再利用,方便回收后续工作,压缩完毕凸轮9倒转回复原位,由于回复弹簧11的作用,压缩板10自动回复原位,不可压缩的玻璃瓶或其他可回收物,通过不可压缩垃圾投放处17直接投入,避免损坏装置。
装满垃圾后的储存箱6可以通过旋转打开翻盖门5,将储存箱6直接拉出,而不用从上方提出,节省人力,方便拿取,储存箱6内的液体可以通过打开其后方的放液孔放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