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牵引手术床的腿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牵引手术床是医生在临床外科手术中必要的工具,特别是在骨科膝部手术治疗时,需要患者平躺在牵引手术床上,依靠患者将双腿分开,并尽可能的弯曲腿部,以暴露检查视野;目前将患者腿部抬起的工作都是由护士人力完成的,但是麻醉后的下肢体很不灵活,时间长了,护士的体力消耗很大,这样就必须更换护士,既影响消毒和手术质量,又浪费了人力物力,影响手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目前患者腿部的托举完全依靠护士人力完成,导致医务人员消耗体力大,影响手术效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代替人工完成托腿,节约人力同时可保证手术效果的用于牵引手术床的腿部支撑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牵引手术床的腿部支撑装置,包括牵引手术床本体和床腿,所述牵引手术床本体上开设有V形凹槽,所述牵引手术床本体的床尾对称设置有两个弧形托腿板,所述托腿板设置在支杆上,所述支杆通过连接杆与牵引手术床本体连接;
所述连接杆包括直部和沿直部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弯折部,连接杆的直部一端穿设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位于牵引手术床本体上的凹槽内;连接杆的弯折部一端设置有U形块,所述U形块的底端与连接杆的弯折部固定连接,U形块的开口端通过第二销轴分别与两个支杆转动连接;
支杆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呈L形,托腿板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杆的长边中部,所述第二销轴穿设在第一支杆的短边;所述第二支杆和第一支杆的铰接处设置有锁紧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销轴水平穿设在连接杆的直部,所述第二销轴的穿设方向与第一销轴的穿设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托腿板与连接杆的弯折部平行设置,托腿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支杆长边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和U形块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杆上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设置有万向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杆和牵引手术床本体通过第一销轴转动连接,同时U形块通过第二销轴分别与两个支杆转动连接,患者腿部通过布带固定到托腿板后就可以在装置的辅助下牵引治疗,代替了医务人员的手工托举,节约了人力,同时避免因为人为失误对患者腿部造成二次伤害,保证了手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牵引手术床的腿部支撑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牵引手术床的腿部支撑装置图1中的P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牵引手术床的腿部支撑装置中连接杆和U形块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牵引手术床的腿部支撑装置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牵引手术床本体,2为床腿,3为托腿板,4为连接杆,5为第一销轴,6为U形块,7为第二销轴,8为第一支杆,9为第二支杆,10为锁紧单元,11为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用于牵引手术床的腿部支撑装置,包括牵引手术床本体1和床腿2,牵引手术床本体1上开设有V形凹槽,牵引手术床本体1的床尾对称设置有两个弧形托腿板3,托腿板3设置在支杆上,支杆通过连接杆4与牵引手术床本体1连接;连接杆4包括直部和沿直部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弯折部,连接杆4的直部一端穿设有第一销轴5,第一销轴5位于牵引手术床本体1上的凹槽内;连接杆4的弯折部一端设置有U形块6,U形块6的底端与连接杆4的弯折部固定连接,U形块6的开口端通过第二销轴7分别与两个支杆转动连接;支杆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支杆8和第二支杆9,第一支杆8呈L形,托腿板3平行设置在第一支杆8的长边中部,第二销轴7穿设在第一支杆8的短边;第二支杆9和第一支杆8的铰接处设置有锁紧单元10,具体地,锁紧单元10为螺栓和螺母,便于调节后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销轴5水平穿设在连接杆4的直部,第二销轴7的穿设方向与第一销轴5的穿设方向垂直;托腿板3与连接杆4的弯折部平行设置,托腿板3的长度小于第一支杆8长边的长度;连接杆4和U形块6为一体式结构;具体地,第二支杆9上远离铰接处的一端设置有万向轮11。
使用时,患者平躺在牵引手术床本体1上,同时将腿部自然摆放在托腿板3上,一方面,由于第一支杆8和第二支杆9相互铰接,医护人员可通过上下转动第二支杆9对托腿板3的高度进行调节,调节到位后通过锁紧单元10将第一支杆8和第二支杆9固定,另一方面,托腿板3通过第二销轴7可以在左右方向上进行摆动,方便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一些微调,因此,适用于不同身高、腿部长度的患者,不仅让患者在检查腿部时感觉舒适,同时方便医护人员检查病灶;待使用完毕,还可将第二支杆9折叠至第一支杆8处,同时将两个托腿板3靠拢,减小了占用空间。
以上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