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移动安装的减速带。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道路交通驾驶员素质参差不齐、传统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不完善且警示效果不佳,以减速带为代表的强制控速设施在我国得到了空前广泛的应用。设置减速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车速,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特别是警用减速带,警用减速带一般都要求搬运时的灵活性能,要达到安装方便、回收方便和搬运方便的功能要求,然而现有的减速带一般结构复杂,搬运不方便,并且不便于固定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移动安装的减速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于移动安装的减速带,包括横板,所述横板顶面放置有减速带本体,所述减速带本体两端上分别套有弧形固定板,所述弧形固定板通过螺钉与横板侧端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固定板与横板之间扣紧固定减速带本体侧端,所述弧形固定板侧壁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开口处锥形设置,所述定位孔正下端的弧形固定板侧壁上对称固定有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另一侧端处之间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销与两个固定板铰接,所述销横向贯穿两个固定板和第一固定板并与其接触处旋转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底端固定有配重板,所述配重板靠近横板一侧底端处为弧形面,所述配重板底端四角处分别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配重板另一侧面上固定有U型把手,所述配重板顶面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面固定有套筒,所述套筒内滑动有滑杆,所述滑杆一端为锥形尖头,且滑杆锥形尖头一端伸出套筒并插入定位槽内,所述滑杆另一端伸出套筒固定有挡块,所述挡块与套筒之间固定设有拉簧,所述拉簧套在滑杆上,所述配重板顶面一侧固定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内螺接安装有推拉杆。
优选的,所述万向轮上设有锁紧装置。
优选的,所述横板的底端固定贴附有防滑垫。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两个配重板的设置,可以通过两个配重板轻松的把减速带本体移动到指定的铺设地点处,有效的达到便于移动的目的,同时把减速带本体在路面上安装时,可以对向转动两个配重块90°,进而使得横板底端的防滑垫与路面贴合,有效的达到了便于安装的目的,并且当收回或者移动本减速带时,再反方向转动两个配重块90°,使得两个配重块撬起横板,进而有效的达到便于搬运回收减速带的目的,从而根据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便于移动安装的减速带,可以有效的满足安装方便、回收方便和搬运方便的功能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图1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横板1、减速带本体2、弧形固定板3、螺钉4、定位槽5、固定板6、第一固定板7、配重板8、万向轮9、U型把手10、套筒11、连接杆12、滑杆13、挡块14、拉簧15、螺纹筒16、推拉杆17、销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便于移动安装的减速带,包括横板1,所述横板1顶面放置有减速带本体2,所述减速带本体2两端上分别套有弧形固定板3,所述弧形固定板3通过螺钉4与横板1侧端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固定板3与横板1之间扣紧固定减速带本体2侧端,所述弧形固定板3侧壁上开设有定位槽5,所述定位槽5开口处锥形设置,所述定位孔5正下端的弧形固定板3侧壁上对称固定有两个固定板6,两个固定板6另一侧端处之间设有第一固定板7,所述第一固定板7通过销18与两个固定板6铰接,所述销18横向贯穿两个固定板6和第一固定板7并与其接触处旋转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7底端固定有配重板8,所述配重板8靠近横板1一侧底端处为弧形面,所述配重板8底端四角处分别固定安装有万向轮9,所述配重板8另一侧面上固定有U型把手10,所述配重板8顶面固定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顶面固定有套筒11,所述套筒11内滑动有滑杆13,所述滑杆13一端为锥形尖头,且滑杆13锥形尖头一端伸出套筒11并插入定位槽5内,所述滑杆13另一端伸出套筒11固定有挡块14,所述挡块14与套筒11之间固定设有拉簧15,所述拉簧15套在滑杆13上,所述配重板8顶面一侧固定有螺纹筒16,所述螺纹筒16内螺接安装有推拉杆17。
所述万向轮9上设有锁紧装置。
所述横板1的底端固定贴附有防滑垫。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如图1、图3所示,当需要在指定地点铺设减速带时,可以通过两个推拉杆17推动两个配重板8,由于配重板8底端设置的万向轮9,通过推拉杆17推动配重板8时,配重板8可以轻松的移动,这样两个配重板8移动时可以通过固定板6、第一固定板7和弧形固定板3同步带着横板1移动,横板1移动时会同步带动减速带本体2移动,进而通过以上所述,可以轻松的把减速带本体2移动到指定的铺设地点处,这样把减速带本体2移动到指定的铺设地点后,需要两个人同时踩住两个U型把手10,随后再同时向两侧拉动两个挡块14,把两个滑杆13侧端的锥形尖头分别从两个定位槽5内拔出,然后两个人手拿两个U型把手10,把两个配重板8分别以两个销18为轴心向减速带本体2方向对向转动,在此过程中配重板8底端靠近U型把手10一侧的两个万向轮9会随着配重板8的转动与地面分离,而另外两个万向轮9随着配重板8的转动分担所有重量的同时向两侧移动,直到这两个万向轮9也与地面分离,当所有万向轮9均与地面分离时,配重板8设有弧形面一侧与地面接触贴合,这样横板1底端的防滑垫也会与地面贴合,然后再把两个推拉杆17分别从两个螺纹筒16内拧掉并收走,进而达到铺设减速带的目的,并且由于两个配重板8各自对向转动了90°,所以滑杆13设有尖头的一端会穿过两个固定板6之间对准地面,这样可以通过锤子捶打挡块14,使得滑杆13的尖头一端嵌入地面,这样两个滑杆13可以起到固定定位作用,防止车辆压过减速带本体2时来回滑动,当需要收回或者移动本减速带时,再把两个滑杆13的尖头从地面内拔出,并握住两个挡块14,不让滑杆13受到拉簧15的拉力而弹回,然后两个人同时通过两个U型把手10分别以两个销18为轴心反方向转动两个配重板8,在此过程中配重板8底端靠近横板1一侧的两个万向轮9会随着配重板8的转动先与地面接触,这样这两个万向轮9随着配重板8的转动分担所有重量的同时向横板1方向移动,直到另外两个万向轮9也与地面接触,在此过程中横板1两端分别被两个配重板8撬起,横板1底端的防滑垫与地面分离,当所有万向轮9均与地面接触时,再松开两个挡块14,这样在两个拉簧15的拉力下,两个滑杆13的尖头一端再次插入两个定位槽5内,进而使得两个配重板8与减速带本体2之间固定连接,然后再把两个推拉杆17分别拧紧固定到两个螺纹筒16上,通过两个推拉杆17推动本减速带移动、收回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