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理教学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物理教学用探究摩擦力大小的教学用具。
背景技术
物理是现代学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学科,在初中课堂中,老师往往需要配合实验器具来进行讲课,以此来方便学生的理解,而摩擦力实验就是物理教学中经典的一个教学实验,能够通过弹簧测力计与木块对摩擦力进行直观的展示。
现有的物理教学中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器具往往只是由零散的实验器具组合而成,教师大多会在讲台上进行实验操作,因此坐在后排的学生往往无法清晰的观察到实验内容,较为影响教学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理教学用探究摩擦力大小的教学用具,具备方便调节高度让后排同学观察,保证教学质量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物理探究摩擦力的教学用具在使用过程中不方便后排同学观看,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物理教学用探究摩擦力大小的教学用具,包括装置底座,所述装置底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表面通过滑块与滑槽活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拉扯板,所述拉扯板的表面通过挂钩活动连接有弹簧测力计,所述弹簧测力计远离拉扯板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测试木块,所述测试木块的底面活动连接有测试木板,所述测试木板的底面与支撑板的顶面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底面通过滑块与滑轨活动连接有撑起支杆,所述撑起支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面与装置底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撑起支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活塞,所述装置底座的顶面镶嵌有弧形套管,所述弧形套管的内壁与弧形活塞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装置底座的内部镶嵌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通过软管与弧形套管的底端连通,所述通气管远离弧形套管的一端连通有充气套管,所述装置底座的顶面开设有与充气套管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充气套管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充气推板,所述充气推板的轴心处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动力杆,所述动力杆远离充气推板的一端贯穿充气套管的内部并延伸至充气套管的外部且固定连接有充气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物理教学用探究摩擦力大小的教学用具,其中装置底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观察板,所述观察板的背面与支撑架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观察板靠近弹簧测力计的表面设有凸透镜。
本实用新型的物理教学用探究摩擦力大小的教学用具,其中装置底座的顶面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与观察板均为一种透明亚克力板组成,通过观察板与隔离板,使得能够将测试木块与测试木板夹在观察板与隔离板之间,同时观察板上的凸透镜能够将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放大,进一步方便后排同学的观察。
本实用新型的物理教学用探究摩擦力大小的教学用具,其中测试木块与测试木板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远离测试木块与测试木板的一端贯穿支撑架的表面并延伸至支撑架的外部,通过牵引绳,使得能够经由牵引绳在装置外部牵动测试木块与测试木板,方便教师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物理教学用探究摩擦力大小的教学用具,其中装置底座的表面与动力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所述装置底座的表面开设有与动力杆相适配的螺纹孔,通过动力杆与装置底座上的螺纹孔,使得在活动动力杆后,动力杆不会轻易回弹,避免支撑板在调节高度后下降,达到了方便日常装置教学使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物理教学用探究摩擦力大小的教学用具,其中撑起支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撑起支杆以装置底座的正面竖直中线为对称轴分布在支撑柱的顶端,通过两个撑起支杆,使得能够稳定的升起支撑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撑起支杆与充气套管,使得在为学生做实验时,能够经由动力杆与充气推板让充气套管中的气压将弧形活塞顶动,撑起支杆将支撑板逐渐顶起,进而能够进行试验的测试木块与测试木板能够升起,从而方便后排同学观看,达到了能够根据需要调节教学用具高度,保证教育质量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观察板与隔离板,使得能够将测试木块与测试木板夹在观察板与隔离板之间,同时观察板上的凸透镜能够将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放大,进一步方便后排同学的观察,通过动力杆与装置底座上的螺纹孔,使得在活动动力杆后,动力杆不会轻易回弹,避免支撑板在调节高度后下降,达到了方便日常装置教学使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底座;2、支撑架;3、支撑板;4、拉扯板;5、弹簧测力计;6、测试木块;7、测试木板;8、撑起支杆;9、支撑柱;10、弧形活塞;11、弧形套管;12、通气管;13、充气套管;14、充气推板;15、动力杆;16、充气把手;17、观察板;18、隔离板;19、牵引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的物理教学用探究摩擦力大小的教学用具,包括装置底座1,装置底座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支撑架2的表面通过滑块与滑槽活动连接有支撑板3,支撑板3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拉扯板4,拉扯板4的表面通过挂钩活动连接有弹簧测力计5,弹簧测力计5远离拉扯板4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测试木块6,测试木块6的底面活动连接有测试木板7,测试木板7的底面与支撑板3的顶面活动连接,支撑板3的底面通过滑块与滑轨活动连接有撑起支杆8,撑起支杆8远离支撑板3的一端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支撑柱9,支撑柱9的底面与装置底座1的顶面固定连接,撑起支杆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活塞10,装置底座1的顶面镶嵌有弧形套管11,弧形套管11的内壁与弧形活塞10的表面活动连接,装置底座1的内部镶嵌有通气管12,通气管12通过软管与弧形套管11的底端连通,通气管12远离弧形套管11的一端连通有充气套管13,装置底座1的顶面开设有与充气套管13相适配的凹槽,充气套管13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充气推板14,充气推板14的轴心处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动力杆15,动力杆15远离充气推板14的一端贯穿充气套管13的内部并延伸至充气套管13的外部且固定连接有充气把手16,通过撑起支杆8与充气套管13,使得在为学生做实验时,能够经由动力杆15与充气推板14让充气套管13中的气压将弧形活塞10顶动,撑起支杆8将支撑板3逐渐顶起,进而能够进行试验的测试木块6与测试木板7能够升起,从而方便后排同学观看,达到了能够根据需要调节教学用具高度,保证教育质量的效果。
装置底座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观察板17,观察板17的背面与支撑架2的正面固定连接,观察板17靠近弹簧测力计5的表面设有凸透镜,装置底座1的顶面通过铰链固定连接有隔离板18,隔离板18与观察板17均为一种透明亚克力板组成,通过观察板17与隔离板18,使得能够将测试木块6与测试木板7夹在观察板17与隔离板18之间,同时观察板17上的凸透镜能够将弹簧测力计5的读数放大,进一步方便后排同学的观察。
测试木块6与测试木板7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牵引绳19,牵引绳19远离测试木块6与测试木板7的一端贯穿支撑架2的表面并延伸至支撑架2的外部,通过牵引绳19,使得能够经由牵引绳19在装置外部牵动测试木块6与测试木板7,方便教师的操作。
装置底座1的表面与动力杆15的表面螺纹连接,装置底座1的表面开设有与动力杆15相适配的螺纹孔,通过动力杆15与装置底座1上的螺纹孔,使得在活动动力杆15后,动力杆15不会轻易回弹,避免支撑板3在调节高度后下降,达到了方便日常装置教学使用的效果。
撑起支杆8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撑起支杆8以装置底座1的正面竖直中线为对称轴分布在支撑柱9的顶端,通过两个撑起支杆8,使得能够稳定的升起支撑板3。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若需要为后排同学进行实验的展示,能够转动充气把手16,使动力杆15不断将充气推板14在充气套管13中活动,将充气套管13中的气压推入至弧形套管11中,将弧形套管11中的弧形活塞10顶出弧形套管11,进而将撑起支杆8逐渐翻起,撑起支杆8随之将支撑板3撑起,教师即可将测试木块6与测试木板7放置在支撑板3上合适的位置后即可合上隔离板18,经由牵引绳19来对测试木块6与测试木板7进行操作,方便学生进行观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