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电房设备,具体为一种配电房用工具收纳装置,属于配电房工具收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工作是离不开电力的,对电网的安全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电所及配电所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合理性对于供电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影响。其中,配电房是电力输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它的任务是接受电能,变换电能电压,将电网输送来的35kv、10kv或6kv高压电能降低为普通机器设备及照明灯泡能使用的380v/220v电压,并分配到所需的地方。工作人员在配电房中工作时,经常需要多种工具。
然而,传统的配电房工具收纳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配电房所用工具在使用中需要进行多重的防护,虽然起到了良好的防护作用,但是在对配电房工具进行取用和收纳的过程就显得比较麻烦,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配电房用工具收纳装置,操作灵活,便于在使用时方便对配电房工具进行取用和收纳,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配电房用工具收纳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有防护箱,所述防护箱的内部设有主体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装置主体、抽板和滑块,所述防护箱的内部套接有所述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卡合有两块所述抽板,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中部上固定有所述滑块,所述装置主体通过所述滑块卡合于所述防护箱,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设有升降机构,所述防护箱背离所述升降机构的内壁以及所述装置主体背离所述升降机构的一侧设有紧固机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安置槽、弹簧、抵块和扣槽,所述防护箱背离所述升降机构的内壁上设有所述安置槽,所述防护箱在设有所述安置槽部位的内壁上设有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抵块,所述抽板背离所述升降机构的一端上设有所述扣槽,所述抵块卡合于所述扣槽。
优选的,为了在使用时方便对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空间进行分割,同时也方便所述抽板的安置,所述主体机构还包括隔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壁上固定有两块所述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设有所述抽板。
优选的,为了在使用时方便所述装置主体卡合于所述防护箱,所述主体机构还包括滑槽,所述防护箱一侧的中部设有一道所述滑槽,所述装置主体通过所述滑块卡合于所述防护箱上设有所述滑槽的部位。
优选的,为了在使用时进一步方便对所述抽板的卡合进行限位,所述主体机构还包括卡块,所述抽板背离所述紧固机构的一端固定有所述卡块,所述卡块卡合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壁上。
优选的,为了在使用时方便对所述装置主体实现升降的功能,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把手、螺杆、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装置主体背离所述紧固机构的一侧内部螺纹连接有所述螺杆,所述螺杆的底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防护箱内腔的底面,所述螺杆侧壁的顶部固定有呈斜齿轮状的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和同样呈斜齿轮状的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的中部固定有所述把手,所述把手贯通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以及所述防护箱的一侧。
优选的,为了在使用时方便使用者对所述把手进行手动操作,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护套,所述把手的整体呈Z字状,所述把手背离所述第一齿轮一端的侧壁上套接有所述护套。
优选的,为了在使用时方便对所述弹簧进行固定安置,所述紧固机构还包括侧板,所述防护箱在设有所述安置槽部位的内壁上固定有所述侧板,所述侧板的另一端固定有所述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工作人员需要使用本装置内部的工具时,使用者可手动对升降机构进行操作,在升降机构的带动下,令装置主体从防护箱内部升起,在此过程中,令抵块受到装置主体的挤压抵触,装置主体随后将压力传递给弹簧,当弹簧受到的压力逐渐增大,弹簧开始收缩,随着弹簧的收缩,带动抵块逐渐收缩进安置槽中,当抵块完全收缩进安置槽中,装置主体即脱离束缚,不断的从防护箱中升起,当第一个抽板露出来后,使用者直接将手指伸入扣槽中,即可将抽板抽出,取出这一个抽板上所安置的诸多配电房工具,之后,若还有需要,可继续操作升降机构令装置主体上升,令另一个抽板也露出来,同上述,可取出这一个抽板上放置的其他工具,从而在令装置主体升起的同时,即令抽板脱离束缚,使得方便了对配电工具的取用;当使用完毕后,将工具归于原位,再同上述操作相反,即可在令装置主体进入防护箱的同时,抽板也同时被束缚,使得方便了配电工具的收纳,最终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主体机构与升降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防护箱与主体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底板,2、防护箱,3、主体机构,31、装置主体,32、抽板,33、隔板,34、滑槽,35、滑块,36、卡块,4、升降机构,41、把手,42、护套,43、螺杆,44、第一齿轮,45、第二齿轮,5、紧固机构,51、安置槽,52、侧板,53、弹簧,54、抵块,55、扣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配电房用工具收纳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防护箱2,防护箱2的内部设有主体机构3,主体机构3包括装置主体31、抽板32和滑块35,防护箱2的内部套接有装置主体31,装置主体31的内部卡合有两块抽板32,装置主体31的一侧中部上固定有滑块35,装置主体31通过滑块35卡合于防护箱2,装置主体31的一侧设有升降机构4,防护箱2背离升降机构4的内壁以及装置主体31背离升降机构4的一侧设有紧固机构5,紧固机构5包括安置槽51、弹簧53、抵块54和扣槽55,防护箱2背离升降机构4的内壁上设有安置槽51,防护箱2在设有安置槽51部位的内壁上设有弹簧53,弹簧53的另一端固定有抵块54,抽板32背离升降机构4的一端上设有扣槽55,抵块54卡合于扣槽5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主体机构3还包括隔板33,装置主体31的内壁上固定有两块隔板33,隔板33的顶部设有抽板3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主体机构3还包括滑槽34,防护箱2一侧的中部设有一道滑槽34,装置主体31通过滑块35卡合于防护箱2上设有滑槽34的部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主体机构3还包括卡块36,抽板32背离紧固机构5的一端固定有卡块36,卡块36卡合于装置主体31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升降机构4包括把手41、螺杆43、第一齿轮44和第二齿轮45,装置主体31背离紧固机构5的一侧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43,螺杆43的底端转动连接于防护箱2内腔的底面,螺杆43侧壁的顶部固定有呈斜齿轮状的第二齿轮45,第二齿轮45和同样呈斜齿轮状的第一齿轮44相啮合,第一齿轮44的中部固定有把手41,把手41贯通装置主体31的一侧以及防护箱2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升降机构4还包括护套42,把手41的整体呈Z字状,把手41背离第一齿轮44一端的侧壁上套接有护套4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紧固机构5还包括侧板52,防护箱2在设有安置槽51部位的内壁上固定有侧板52,侧板52的另一端固定有弹簧53。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使用者将底板1固定安置于所需的合适地点,完成本装置使用前的准备工作;当工作人员需要使用本装置内部的工具时,使用者可手动握住把手41并转动,在把手41的带动下,令螺杆43不断转动,从而令装置主体31从防护箱2内部升起,在此过程中,令抵块54受到装置主体31的挤压抵触,装置主体31随后将压力传递给弹簧53,当弹簧53受到的压力逐渐增大,弹簧53开始收缩,随着弹簧53的收缩,带动抵块54逐渐收缩进安置槽51中,当抵块54完全收缩进安置槽51中,装置主体31即脱离束缚,不断的从防护箱2中升起,当第一个抽板32露出来后,使用者直接将手指伸入扣槽55中,即可将抽板32抽出,取出这一个抽板32上所安置的诸多配电房工具,之后,若还有需要,可继续操作升降机构4令装置主体31上升,令另一个抽板32也露出来,同上述,可取出这一个抽板32上放置的其他工具,从而在令装置主体31升起的同时,即令抽板32脱离束缚,使得方便了对配电工具的取用;当使用完毕后,将工具归于原位,再同上述操作相反,即可在令装置主体31进入防护箱2的同时,抽板32也同时被束缚,使得方便了配电工具的收纳,最终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使用效率,完成了本装置的整个使用过程。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