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管道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避免石油管道滑落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的开采与运输过程中,石油管道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石油管道在应用过程中常常是将多段石油管道连接在一起使用,由于管道加工地往往距离使用地有一定距离,在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石油管道的运输。由于石油管道的重量较大,装车时堆放困难,且其为空心结构,一般运输车无法达到最大的运输限载及限高,造成运输成本高昂,且现有技术中采用张紧带进行捆绑固定,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滑落,脱扣等危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免石油管道滑落的固定装置,旨在解决石油管道运输难的问题,降低管道运输成本,减少管道运输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避免石油管道滑落的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包含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有两根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套装有下管座,所述下管座顶部中央开有第一弧形槽,所述下管座顶部位于第一弧形槽的两侧均开有通孔,所述下管座通过两个通孔套装在安装柱上,所述安装柱上还套装有上管座,所述上管座底部中央开有第二弧形槽,所述上管座底部位于第二弧形槽的两侧均开有通孔,所述上管座通过两个通孔套装在安装柱上,所述安装柱的外壁设有螺纹,所述安装柱上部设有固定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柱上还套装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位于所述上管座和下管座之间;所述支撑管两端均固定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管材质为聚氨酯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上管座和下管座之间设有中间座,所述中间座的上下表面分别开有第三弧形槽和第四弧形槽,所述第三弧形槽的两侧均开有通孔,所述中间座通过两个通孔套装在安装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二弧形槽、第三弧形槽和第四弧形槽的内表面均涂有橡胶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解决石油管道运输难的问题,可以实现石油管道多层堆放,且通过设置聚氨酯橡胶支撑管,可以对运输过程中的颠簸起到一定缓冲作用;并在管道接触部位增加橡胶涂层,对管道进行保护的同时,增加摩擦力,可以防止管道滑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安装柱;3、下管座;4、第一弧形槽;5、上管座;6、第二弧形槽;7、螺母;8、支撑管;9、支撑环;10、中间座;11、第三弧形槽;12、第四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避免石油管道滑落的固定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避免石油管道滑落的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其中,支撑框架包含底座1,底座上固定有两根安装柱2,安装柱2上套装有下管座3,下管座1顶部中央开有第一弧形槽4,下管座3顶部位于第一弧形槽4的两侧均开有通孔,下管座3通过两个通孔套装在安装柱2上,安装柱2上还套装有上管座5,上管座5底部中央开有第二弧形槽6,上管座5底部位于第二弧形槽6的两侧均开有通孔,上管座5通过两个通孔套装在安装柱2上,安装柱2的外壁设有螺纹,安装柱2上部设有固定螺母7。
具体的,安装柱2上还套装有支撑管8,支撑管8位于所述上管座5和下管座3之间;支撑管8两端均固定设有支撑环9,支撑管8材质为聚氨酯橡胶。
具体的,第一弧形槽4和所述第二弧形槽6的内表面均涂有橡胶涂层,其可以在运输过程对管道表面起到保护作用,并且,能够增加接触面的摩擦力,起到防脱落作用。
使用时,如图2所示,将两个支撑框架放在运输车的车厢内前后两侧,安装好下管座3,然后将管道放在下管座3的第一弧形槽4内,如图1所示,当管径较大时,可配合支撑管8使用,最后安装上管座5,并通过螺母7对管道进行固定,由于支撑管8材质为聚氨酯橡胶,且所述第一弧形槽4和所述第二弧形槽6的内表面均涂有橡胶涂层,具有一定弹性,可以在运输过程中起到缓冲功能,还可以防止管座与管之间刚性碰撞,起到保护作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该固定装置至少设置两组,当管道较长时,也可根据需要在水平方向设置多组。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避免石油管道滑落的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其中,支撑框架包含底座1,底座上固定有两根安装柱2,安装柱2上套装有下管座3,下管座1顶部中央开有第一弧形槽4,下管座3顶部位于第一弧形槽4的两侧均开有通孔,下管座3通过两个通孔套装在安装柱2上,安装柱2上还套装有上管座5,上管座5底部中央开有第二弧形槽6,上管座5底部位于第二弧形槽6的两侧均开有通孔,上管座5通过两个通孔套装在安装柱2上,安装柱2的外壁设有螺纹,安装柱2上部设有固定螺母7。
如图3所示,上管座5和下管座3之间设有中间座10,中间座10的上下表面分别开有第三弧形槽11和第四弧形槽12,第三弧形槽11的两侧均开有通孔,中间座10通过两个通孔套装在安装柱2上。
具体的,第三弧形槽11和第四弧形槽12的内表面均涂有橡胶涂层。
具体的,上管座5和下管座3与中间座10之间均设有两个支撑管8,支撑管8两端均固定设有支撑环9,支撑管8材质为聚氨酯橡胶。
如图4所示,当装车,遇到管道堆放问题时,可以增加中间座10对堆放的管道进行分隔,同时也可根据需要增加支撑管8;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堆放层数要求,中间座1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由于中间座10的使用,将常规管道堆放时,管与管之间的线接触,变为管与中间座之间的弧面接触,其受力更加均匀,且在支撑座的限位下,能够实现更多的堆放层数,且不会发生坍塌等情况。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