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挖井用井圈下车装置。
背景技术
古代水井的井沿,常常安装以陶器或者石材做成保护井口的圈,叫做井圈,井圈也被安装在井壁上,以防止泥土滑落井底。
井圈运输到指定位置之后,需要将其搬下车,目前通常是将杆子靠在货车车厢上,然后将井圈搬到杆子上,让井圈滑到地上,这样很容易损坏井圈,而且为了让井圈平稳的滑到地上,需要人们花费较多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将井圈搬到杆子上,让井圈滑到地上,井圈容易损坏,而且比较浪费时间的缺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让井圈完好无损、能够节省时间的挖井用井圈下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挖井用井圈下车装置,包括有底座、斜板、安装板、齿条、第一弹簧、第一滑轨、第一滑块、第一电机、齿轮和放置板,底座顶部左侧铰接连接有斜板,斜板底部前后两侧均连接有安装板和第一弹簧,两个第一弹簧位于两个安装板之间,两个第一弹簧末端都与底座顶部连接,安装板外侧安装有齿条,斜板顶部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一滑轨,两个第一滑轨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两个第一滑块顶部连接有放置板,第一滑块外侧安装有第一电机,两个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均安装有齿轮,两个齿轮分别与两个齿条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第二电机、第二滑轨、第二滑块、丝杆、螺母和连接杆,底座顶部右侧安装有第二电机和第二滑轨,第二电机位于第二滑轨右侧,第二滑轨上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块,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丝杆,丝杆上活动式设有螺母,螺母左侧与第二滑块右侧连接,螺母顶部右侧铰接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末端与斜板底部右侧铰接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安装杆、轮子、气缸和第二弹簧,底座底部四周铰接连接有安装杆,安装杆底端安装有轮子,安装杆右侧设有气缸,气缸的伸缩杆末端与安装杆右侧铰接连接,气缸另一端与底座底部铰接连接,安装杆左侧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末端与底座底部连接。
当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操作人员将本实用新型移动至货车车厢旁边,并使斜板右侧与货车车厢接触,然后将井圈移动到放置板上,再控制前侧的第一电机缓慢反转,带动前侧的齿轮缓慢反转,前侧的齿轮在前侧的齿条上滚动,与此同时,操作人员控制后侧的第一电机缓慢正转,带动后侧的齿轮缓慢正转,后侧的齿轮在后侧的齿条上滚动,从而使两个第一滑块缓慢向左下方移动,进而使放置板缓慢向左下方移动,井圈随之缓慢向左下方移动。当井圈缓慢向左下方移动至合适位置时,同时关闭两个第一电机,然后将井圈取下即可。
因为还包括有第二电机、第二滑轨、第二滑块、丝杆、螺母和连接杆,底座顶部右侧安装有第二电机和第二滑轨,第二电机位于第二滑轨右侧,第二滑轨上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块,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丝杆,丝杆上活动式设有螺母,螺母左侧与第二滑块右侧连接,螺母顶部右侧铰接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末端与斜板底部右侧铰接连接。操作人员控制第二电机正转或反转,带动丝杆正转或反转,从而带动螺母向下或向上移动,进而带动连接杆向下或向上移动,斜板随之向下或向上移动。当斜板右侧与货车车厢平齐时,关闭第二电机,然后使斜板右侧与货车车厢接触,从而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可减少斜板所承受的重力。
因为还包括有安装杆、轮子、气缸和第二弹簧,底座底部四周铰接连接有安装杆,安装杆底端安装有轮子,安装杆右侧设有气缸,气缸的伸缩杆末端与安装杆右侧铰接连接,气缸另一端与底座底部铰接连接,安装杆左侧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末端与底座底部连接。当需要移动本实用新型时,操作人员将本实用新型抬起,然后另一名操作人员控制气缸伸长,带动安装杆向下移动,从而带动轮子向下移动。当轮子与地面接触时,关闭气缸,即可移动本实用新型,从而使得操作人员移动本实用新型时更加方便快捷。当本实用新型移动至货车车厢旁边时,操作人员控制气缸缩短,带动轮子向上复位,使底座与地面接触。复位后,关闭气缸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井圈移动到放置板上,然后控制前侧的第一电机缓慢反转的同时,控制后侧的第一电机缓慢正转,使井圈随之缓慢向左下方移动,从而达到了能够让井圈完好无损、能够节省时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斜板,3安装板,4齿条,5第一弹簧,6第一滑轨,7第一滑块,8第一电机,9齿轮,10放置板,11第二电机,12第二滑轨,13第二滑块,14丝杆,15螺母,16连接杆,17安装杆,18轮子,19气缸,20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挖井用井圈下车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有底座1、斜板2、安装板3、齿条4、第一弹簧5、第一滑轨6、第一滑块7、第一电机8、齿轮9和放置板10,底座1顶部左侧铰接连接有斜板2,斜板2底部前后两侧均连接有安装板3和第一弹簧5,两个第一弹簧5位于两个安装板3之间,两个第一弹簧5末端都与底座1顶部连接,安装板3外侧安装有齿条4,斜板2顶部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一滑轨6,两个第一滑轨6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7,两个第一滑块7顶部连接有放置板10,第一滑块7外侧安装有第一电机8,两个第一电机8的输出轴上均安装有齿轮9,两个齿轮9分别与两个齿条4啮合。
实施例2
一种挖井用井圈下车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有底座1、斜板2、安装板3、齿条4、第一弹簧5、第一滑轨6、第一滑块7、第一电机8、齿轮9和放置板10,底座1顶部左侧铰接连接有斜板2,斜板2底部前后两侧均连接有安装板3和第一弹簧5,两个第一弹簧5位于两个安装板3之间,两个第一弹簧5末端都与底座1顶部连接,安装板3外侧安装有齿条4,斜板2顶部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一滑轨6,两个第一滑轨6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7,两个第一滑块7顶部连接有放置板10,第一滑块7外侧安装有第一电机8,两个第一电机8的输出轴上均安装有齿轮9,两个齿轮9分别与两个齿条4啮合。
还包括有第二电机11、第二滑轨12、第二滑块13、丝杆14、螺母15和连接杆16,底座1顶部右侧安装有第二电机11和第二滑轨12,第二电机11位于第二滑轨12右侧,第二滑轨12上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块13,第二电机11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丝杆14,丝杆14上活动式设有螺母15,螺母15左侧与第二滑块13右侧连接,螺母15顶部右侧铰接连接有连接杆16,连接杆16末端与斜板2底部右侧铰接连接。
实施例3
一种挖井用井圈下车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有底座1、斜板2、安装板3、齿条4、第一弹簧5、第一滑轨6、第一滑块7、第一电机8、齿轮9和放置板10,底座1顶部左侧铰接连接有斜板2,斜板2底部前后两侧均连接有安装板3和第一弹簧5,两个第一弹簧5位于两个安装板3之间,两个第一弹簧5末端都与底座1顶部连接,安装板3外侧安装有齿条4,斜板2顶部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一滑轨6,两个第一滑轨6上均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7,两个第一滑块7顶部连接有放置板10,第一滑块7外侧安装有第一电机8,两个第一电机8的输出轴上均安装有齿轮9,两个齿轮9分别与两个齿条4啮合。
还包括有第二电机11、第二滑轨12、第二滑块13、丝杆14、螺母15和连接杆16,底座1顶部右侧安装有第二电机11和第二滑轨12,第二电机11位于第二滑轨12右侧,第二滑轨12上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块13,第二电机11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丝杆14,丝杆14上活动式设有螺母15,螺母15左侧与第二滑块13右侧连接,螺母15顶部右侧铰接连接有连接杆16,连接杆16末端与斜板2底部右侧铰接连接。
还包括有安装杆17、轮子18、气缸19和第二弹簧20,底座1底部四周铰接连接有安装杆17,安装杆17底端安装有轮子18,安装杆17右侧设有气缸19,气缸19的伸缩杆末端与安装杆17右侧铰接连接,气缸19另一端与底座1底部铰接连接,安装杆17左侧连接有第二弹簧20,第二弹簧20末端与底座1底部连接。
当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操作人员将本实用新型移动至货车车厢旁边,并使斜板2右侧与货车车厢接触,然后将井圈移动到放置板10上,再控制前侧的第一电机8缓慢反转,带动前侧的齿轮9缓慢反转,前侧的齿轮9在前侧的齿条4上滚动,与此同时,操作人员控制后侧的第一电机8缓慢正转,带动后侧的齿轮9缓慢正转,后侧的齿轮9在后侧的齿条4上滚动,从而使两个第一滑块7缓慢向左下方移动,进而使放置板10缓慢向左下方移动,井圈随之缓慢向左下方移动。当井圈缓慢向左下方移动至合适位置时,同时关闭两个第一电机8,然后将井圈取下即可。
因为还包括有第二电机11、第二滑轨12、第二滑块13、丝杆14、螺母15和连接杆16,底座1顶部右侧安装有第二电机11和第二滑轨12,第二电机11位于第二滑轨12右侧,第二滑轨12上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块13,第二电机11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丝杆14,丝杆14上活动式设有螺母15,螺母15左侧与第二滑块13右侧连接,螺母15顶部右侧铰接连接有连接杆16,连接杆16末端与斜板2底部右侧铰接连接。操作人员控制第二电机11正转或反转,带动丝杆14正转或反转,从而带动螺母15向下或向上移动,进而带动连接杆16向下或向上移动,斜板2随之向下或向上移动。当斜板2右侧与货车车厢平齐时,关闭第二电机11,然后使斜板2右侧与货车车厢接触,从而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可减少斜板2所承受的重力。
因为还包括有安装杆17、轮子18、气缸19和第二弹簧20,底座1底部四周铰接连接有安装杆17,安装杆17底端安装有轮子18,安装杆17右侧设有气缸19,气缸19的伸缩杆末端与安装杆17右侧铰接连接,气缸19另一端与底座1底部铰接连接,安装杆17左侧连接有第二弹簧20,第二弹簧20末端与底座1底部连接。当需要移动本实用新型时,操作人员将本实用新型抬起,然后另一名操作人员控制气缸19伸长,带动安装杆17向下移动,从而带动轮子18向下移动。当轮子18与地面接触时,关闭气缸19,即可移动本实用新型,从而使得操作人员移动本实用新型时更加方便快捷。当本实用新型移动至货车车厢旁边时,操作人员控制气缸19缩短,带动轮子18向上复位,使底座1与地面接触。复位后,关闭气缸19即可。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