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变电装置的安装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变压器支架。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电力网的核心设备之一,在城镇马路两侧,变压器常常会安装在双杆变压器安装架上。双杆变压器安装架比单杆变压器安装架更加牢固,适用于40~200kV.A的变压器。双杆变压器安装架成H形,变压器安装在两根立杆之间。现有的变压器安装架多为平面构架,组装时比较繁琐,钢架的两端设置有与立杆连接的箍环,变压器固定在钢架上,由于变压器体积较大,而立杆的直径较小,这样在安装变压器时要费大量的时间调整变压器的重心,费时费力,一旦安装偏差,那么变压器台架就会受到额外的扭矩,造成安装不稳定,从而严重影响变压器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且城镇路边的立柱经常出现两根立柱之间距离存在偏差,导致预制的安装架不便于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变压器支架,该支架通过设置的左右承重架,使底座安装架卡接在承重架上方,使得整个支架便于安装,且结构简单,方便使用,便于携带和安装,稳定性强,有效地降低了安装变压器支架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变压器支架,包括底座安装架和承重架,所述底座安装架卡接在承重架的上方,所述底座安装架的下端面两侧和中央处均焊接有凸形卡条,所述底座安装架的上端面对应凸形卡条的位置贯穿底座安装架和凸形卡条开设有多个底座安装孔,所述承重架包括左承重架和右承重架,所述左承重架和右承重架的外侧均焊接有固定架,两个所述固定架均由后固定杆和前固定杆组成,所述左承重架和右承重架的内侧两端均焊接有外部承重杆,内侧中央处均焊接有两根内部承重杆。
为了使得变压器底部散热,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安装的变压器支架优选的,三个所述凸形卡条之间贯穿底座安装架均开设有散热孔。
为了使得固定架与立柱之间进行更好的固定,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安装的变压器支架优选的,所述后固定杆和前固定杆的外端均开设有螺纹孔。
为了使得固定架与立柱固定后,固定架不易发生位移、倾斜,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安装的变压器支架优选的,所述后固定杆和前固定杆的内侧中央处均焊接有半弧形卡块。
为了使得固定架与立柱之间安装更容易,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安装的变压器支架优选的,所述前固定杆与承重架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
为了使得底部安装架卡接后,固定,使得底部固定架不会发生水平位移,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安装的变压器支架优选的,所述外部承重杆侧面贯穿开设有多个限位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便于安装的变压器支架,前后固定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使得整个承重架与立柱之间固定连接,且前固定杆与承重架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使得称重架与立柱之间固定更为便捷,省力。
2、该种便于安装的变压器支架,通过设置的底部安装孔,使得变压器与底座安装架连接更为稳定,通过设置的左右承重架和底座安装家解决了因立柱之间距离偏差导致安装不便捷的问题,且通过设置的限位孔,使得底座安装架卡接在承重架上时,不会发生水平位移、倾斜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安装的变压器支架的爆炸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安装的变压器支架的底座安装架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安装的变压器支架的外部承重杆平面图;
图中,1、底座安装架;11、散热孔;2、凸形卡条;21、底座安装孔;3、承重架;31、左承重架;32、右承重架;4、固定架;41、后固定杆;42、前固定杆;5、螺纹孔;6、半弧形卡块;7、外部承重杆;71、限位孔;8、内部承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3,一种便于安装的变压器支架,包括底座安装架1和承重架3,底座安装架1卡接在承重架3的上方,底座安装架1的下端面两侧和中央处均焊接有凸形卡条2,底座安装架1的上端面对应凸形卡条2的位置贯穿底座安装架1和凸形卡条2开设有多个底座安装孔21,承重架3包括左承重架31和右承重架32,左承重架31和右承重架32的外侧均焊接有固定架4,两个固定架4均由后固定杆41和前固定杆42组成,左承重架31和右承重架32的内侧两端均焊接有外部承重杆7,内侧中央处均焊接有两根内部承重杆8。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左承重架31和右承重架32,将底座安装架1卡接在上方,组成整个变压器支架,适用于各种双立柱之间安装变压器,双立柱之间距离有时存在距离偏差,导致预制的支架无法安装,或安装后易发生倾斜,折断等问题,该变压器支架,结构简单,方便安装、携带,极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三个凸形卡条2之间贯穿底座安装架1均开设有散热孔1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散热孔11,使得变压器安装在支架上工作时,变压器底部的热量可以更好的散出,增加变压器的使用寿命,且避免了因变压器底部热量聚集,导致发生事故的风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后固定杆41和前固定杆42的外端均开设有螺纹孔5。
在本实施例中,前固定杆42和后固定杆41与立柱通过螺纹杆螺纹连接,使得整个承重架3与立柱之间连接更为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后固定杆41和前固定杆42的内侧中央处均焊接有半弧形卡块6。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4与立柱连接后,通过设置的半弧形卡块6与立柱卡接,有效的使的立柱与固定架4连接更稳定,且使得固定架4不易发生位移,倾斜,从而使得整个变压器支架与立柱连接更为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前固定杆42与承重架3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前固定杆42与承重架3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使得固定架4在与立柱之间安装固定时,前固定杆42可以打开,使得固定架4与立柱卡接后,前固定杆42再通过螺纹杆与后固定杆41螺纹连接,进而使得整个变压器支架与立柱之间安装更为便捷、省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外部承重杆7侧面贯穿开设有多个限位孔7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限位孔71,使得底座安装架1卡接在承重架3上方时,通过限位孔71插入限位装置,使得底座安装架1不会发生水平位移,使得整个变压器支架更为稳定。
工作原理:首先,工作人员将前固定杆42打开,将整个固定架4与立柱卡接后,将前固定杆42和后固定杆41通过螺纹柱螺纹连接,分别将左承重架31和右承重架32固定连接后,将变压器通过底座安装孔21安装在底座安装架1上端面中央处,然后将底座安装架1通过凸形卡条2卡接在承重架3上方中央处,进而通过外部承重杆7侧面的限位孔71将底座安装架1进行限位,整个变压器支架结构简单,安装便捷,且便于携带,适用于各种双立柱之间的安装,通过将前固定杆42使用轴承与承重架3之间活动连接,使得整个支架在于立柱安装固定时,更为便捷、省力,通过设置的凸形卡条2,使得底座安装架1与承重架3卡接,使得底座安装架1不会发生前后位移,结构更为稳定,通过设置的散热孔11,使得变压器在工作状态时,底部可以更好的进行散热,通过设置的底座安装孔21,使得整个变压器支架与变压器之间可以更好的固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