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水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热水壶的高安全供电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电水壶在1891年诞生于芝加哥,嗜茶的英国人从此便爱上它了,到了二十一世纪便成为全球的畅销品,电水壶采用的是蒸气智能感应控温,具有水沸腾后自动断电、防干烧断电的功能,随着生活的需要,现在的电水壶也正在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如防漏、防烫、锁水等。电水壶具有加热速度快,保温效果好,过滤功能强,式样多等优点。
电热水壶的工作原理为,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汽使蒸汽感温元件的双金属片变形,这种变形通过杠杆原理推动电源开关断电,其断电是不可自复位的,故断电后水壶不会自动再加热。
目前,家用常见的电水壶包括可分离的供电底座、水壶本体以及固定安装于水壶本体上的加热部件,供电底座与总电源接通,供电底座供电端竖直向上布置并且位于供电底座的中部位置,火线触头以及零线触头相距较近,使用过程中,将装满冷水的水壶本体坐落于供电底座上,若有水滴滴落至火线触头与零线触头之间极易造成短路的现象,进而导致供电底座的烧毁,严重的甚至造成漏电触电的危险发生,为此,设计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使用便捷的电热水壶的高安全供电对接装置显得至关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使用便捷的电热水壶的高安全供电对接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热水壶的高安全供电对接装置,其包括与总电源连接接通的供电构件、与加热部件连接的对接构件,供电构件与对接构件设置成可相互切换的结合状态与分离状态,结合状态为总电源与加热部件接通,分离状态为总电源与加热部件断开,所述的供电构件包括呈矩形水平布置的底座,底座上端面中部位置设置有矩形绝缘块并且绝缘块的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底座的长度方向,绝缘块沿其宽度方向的端侧开设有圆形内沉槽一并且内沉槽一的槽深方向平行于绝缘块的宽度方向,其中一内沉槽一的槽底固定设置有火线供电触头、另一内沉槽一的槽底固定设置有零线供电触头,绝缘块沿其长度方向的端侧开设有圆形内沉槽二并且内沉槽二的槽深方向平行于绝缘块的长度方向,内沉槽二的槽底固定设置有零线供电触头,所述内沉槽一与内沉槽二的槽口处均设置成锥形并且锥形开口的大小由对应的槽底指向对应的槽口逐渐增大,所述底座上还连接设置有供电导线,供电导线的输入端与总电源连接、输出端与火线供电触头、零线供电出肉以及地线触头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的对接构件包括开设于加热部件底部的安装槽并且安装槽与绝缘块相匹配,安装槽沿其宽度方向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火线对接组件、另一侧内壁上设置有零线对接组件,安装槽沿其长度方向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地线对接组件,火线对接组件、零线对接组件、地线对接组件与火线供电触头、零线供电触头以及地线触头一一对应匹配;
所述的火线对接组件包括设置于安装槽内壁上并且平行于其宽度方向布置的导向套,导向套内设置有与其匹配的绝缘升缩杆并且两者沿安装槽的宽度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绝缘升缩杆背离导向套一端连接设置有用于抵触火线供电触头的锥形对接触头,对接触头的尖锐端背离导向套布置,所述导向套的外部套设有压紧弹簧,压紧弹簧的一端与对接触头抵触、另一端与安装槽的内壁抵触并且压紧弹簧的弹力始终由安装槽的内壁指向对接触头;
零线对接组件、地线对接组件与火线对接组件的形状、结构、功能完全一致。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绝缘块的顶部设置成尖锐状。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的底座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对加热部件进行引导的引导块,引导块包括设置于底座沿宽度方向端侧并且倾斜布置的引导块一、设置于底座沿长度方向端侧并且倾斜布置的引导块二,对称布置的引导块一之间的距离/对称布置的引导块二之间的距离沿竖直方向由下至上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巧妙、原理简单、使用便捷,在能够保证对加热部件的有效供电的同时,将底座上的火线触头与零线触头相互远离设置,有效避免了水滴滴落至火线触头与零线触头造成短路的发生,提升了底座的用电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供电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供电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供电部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对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对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为:
10、供电构件;11、底座;12、绝缘块;13、内沉槽一;14、火线供电触头;15、零线供电触头;16、内沉槽二;17、地线触头;18、供电导线;19、引导块;
20、对接构件;21、安装槽;22、导向套;23、绝缘升缩杆;24、对接触头;25、压紧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参见图1-6,一种电热水壶的高安全供电对接装置,其包括与总电源连接接通的供电构件10、与加热部件连接的对接构件20,供电构件10与对接构件20设置成可相互切换的结合状态与分离状态,结合状态为总电源与加热部件接通,分离状态为总电源与加热部件断开,所述的供电构件10包括呈矩形水平布置的底座11,底座11上端面中部位置设置有矩形绝缘块12并且绝缘块12的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底座11的长度方向,绝缘块12沿其宽度方向的端侧开设有圆形内沉槽一13并且内沉槽一13的槽深方向平行于绝缘块12的宽度方向,其中一内沉槽一13的槽底固定设置有火线供电触头14、另一内沉槽一13的槽底固定设置有零线供电触头15,绝缘块12沿其长度方向的端侧开设有圆形内沉槽二16并且内沉槽二16的槽深方向平行于绝缘块12的长度方向,内沉槽二16的槽底固定设置有零线供电触头15,所述内沉槽一13与内沉槽二16的槽口处均设置成锥形并且锥形开口的大小由对应的槽底指向对应的槽口逐渐增大,所述底座11上还连接设置有供电导线18,供电导线18的输入端与总电源连接、输出端与火线供电触头14、零线供电出肉15以及地线触头17一一对应连接。
具体的,为了便于供电构件10与对接构件20的对接,所述绝缘块12的顶部设置成尖锐状。
参见图5、图6,所述的对接构件20包括开设于加热部件底部的安装槽21并且安装槽21与绝缘块12相匹配,安装槽21沿其宽度方向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火线对接组件、另一侧内壁上设置有零线对接组件,安装槽21沿其长度方向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地线对接组件,火线对接组件、零线对接组件、地线对接组件与火线供电触头14、零线供电触头15以及地线触头17一一对应匹配。
具体的,所述的火线对接组件包括设置于安装槽21内壁上并且平行于其宽度方向布置的导向套22,导向套22内设置有与其匹配的绝缘升缩杆23并且两者沿安装槽21的宽度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绝缘升缩杆23背离导向套22一端连接设置有用于抵触火线供电触头14的锥形对接触头24,对接触头24的尖锐端背离导向套22布置,所述导向套22的外部套设有压紧弹簧25,压紧弹簧25的一端与对接触头24抵触、另一端与安装槽21的内壁抵触并且压紧弹簧25的弹力始终由安装槽21的内壁指向对接触头24。
更为具体的,所述的零线对接组件、地线对接组件与火线对接组件的形状、结构、功能完全一致。
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将供电构件10与对接构件20由分离状态切换至结合状态的具体表现为,将安装槽21与绝缘块12相配合,火线对接组件/零线对接组件中的对接触头24将由内沉槽一13的槽口滑入并且与其内部的火线供电触头14/零线供电触头15抵触接通,地线对接组件中的对接触头24将由内沉槽二16的槽口滑入并且与其内部的地线触头17抵触接通,此时,火线对接组件、零线对接组件、地线对接组件与火线供电触头14、零线供电触头15以及地线触头17一一接通,供电构件10与对接构件20切换至结合状态,加热部件开始对冷水进行加热;将供电部件10与对接构件20由结合状态切换至分离状态的具体表现与供电构件10与对接构件20由分离状态切换至结合状态的具体表现过程相反。
参见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更为优化的方案,为了能够使安装槽21能够与绝缘块12快速配合,所述的底座10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对加热部件进行引导的引导块19,引导块19包括设置于底座10沿宽度方向端侧并且倾斜布置的引导块一、设置于底座10沿长度方向端侧并且倾斜布置的引导块二,对称布置的引导块一之间的距离/对称布置的引导块二之间的距离沿竖直方向由下至上逐渐增大,采取本方案的意义在于,结构巧妙、提升了供电构件10的使用便捷性。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实用新型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定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