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地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式装甲车车门天地锁。
背景技术
对于一般用途的车辆而言,一处车门锁止机构即可满足车门锁止的要求,但是对于承载火炮的特种车辆而言,常规的门锁会因为火炮射击时冲击波的冲击,而车门变形或被冲开,那么,如何从门锁上来提高车门的性能,成了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轮式装甲车车门天地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轮式装甲车车门天地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轮式装甲车车门天地锁,包括车门和车框,所述车门和车框之间通过销轴连接,所述车门的表面设有盒体,所述盒体的上端和下端均插接有插杆,所述插杆贯穿盒体的外壁延伸至内侧,所述盒体的内腔中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上下两端均设有与插杆匹配的斜块,所述支撑块的表面开设有斜槽,所述盒体的内腔中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壁上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转动轴的一端设有与斜槽匹配的移动轴,所述支撑块远离连接杆的一端设有卡块,所述盒体的内壁左侧设有与斜块相连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壁上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插杆的外壁上分别设有凸块和第二弹簧,所述车框的正面上部和下部设有与插杆匹配的固定盒,所述车框的正面右部设有与卡块匹配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插杆靠近斜块的一端对称设有两个短杆,两个所述短杆之间通过实轴连接有与斜块匹配的滚轮。
优选的,所述插杆远离斜块的一端对称设有两个凹槽,所述放置盒的外壁两侧插接有与凹槽匹配的长杆,所述长杆的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三弹簧和限位块,所述长杆远离凹槽的一端设有拉块。
优选的,所述车门的外侧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由丁晴橡胶制成。
优选的,所述车门的表面开设有长槽,所述长槽内放置有应急灯。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轮式装甲车车门天地锁,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有的卡块和卡槽能够对车门提供一个水平方向承受力,通过设有的插杆和固定盒能够对车门提供一个竖直方向的承受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锁止能力强,开启和关闭车门方便,通过设有的两处锁止机构能够增强车门受到冲击时的承受力,减少危险的发生,提高车内人员的安全,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轮式装甲车车门天地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轮式装甲车车门天地锁的结构A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轮式装甲车车门天地锁的结构B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车门、2盒体、3凸块、4斜块、5支撑块、6移动轴、7卡块、8连接杆、9转动轴、10斜槽、11伸缩杆、12第一弹簧、13滚轮、14短杆、15第二弹簧、16插杆、17凹槽、18限位块、19第三弹簧、20长杆、21拉块、22车框、23卡槽、24固定盒、25橡胶套、26长槽、27应急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轮式装甲车车门天地锁,包括车门1和车框22,车门1和车框22之间通过销轴连接,车门1的外侧设有橡胶套25,橡胶套25由丁晴橡胶制成,能够对车门1和车框22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止渗水,车门1的表面开设有长槽26,长槽26内放置有应急灯27,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提供照明效果。
车门1的表面设有盒体2,盒体2的上端和下端均插接有插杆16,插杆16贯穿盒体2的外壁延伸至内侧,盒体2的内腔中设有支撑块5,支撑块5的上下两端均设有与插杆16匹配的斜块4,插杆16靠近斜块4的一端对称设有两个短杆14,两个短杆14之间通过实轴连接有与斜块4匹配的滚轮13,能够减少插杆16和斜块4之间的摩擦力,方便移动。
支撑块5的表面开设有斜槽10,盒体2的内腔中设有转动轴9,转动轴9的外壁上连接有连接杆8,连接杆8远离转动轴9的一端设有与斜槽10匹配的移动轴6,支撑块5远离连接杆8的一端设有卡块7,盒体2的内壁左侧设有与斜块4相连的伸缩杆11,伸缩杆11的外壁上套接有第一弹簧12,插杆16的外壁上分别设有凸块3和第二弹簧15,车框22的正面上部和下部设有与插杆16匹配的固定盒24,车框22的正面右部设有与卡块7匹配的卡槽23,插杆16远离斜块4的一端对称设有两个凹槽17,放置盒24的外壁两侧插接有与凹槽17匹配的长杆20,长杆20的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三弹簧19和限位块18,长杆20远离凹槽17的一端设有拉块21,能够对插杆16提供一定的限位作用,提高固定效果。
工作原理:打开车门时,拨动转动轴9,通过连接杆8带动移动轴6在斜槽10内移动,带动支撑块5和斜块4移动,将卡块7从卡槽23内收回盒体2内,插杆16在第二弹簧15的作用下往盒体2内收缩,使插杆16离开固定盒24,即可将车门1打开,关闭时,反之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