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枣去核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手动枣核挤出设备,属于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红枣,是许多家庭的常用食品。但因红枣的枣核不易去除,常有因误食枣核导致枣核卡喉、肠穿孔的事故发生。而目前几乎没有专门的红枣去核设备。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便于手工操作的枣核挤出设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便于手工操作的枣核挤出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一种手动枣核挤出设备,包括压头、压杆、锥形定位孔、壳体、容纳腔、枣核出口、弹簧,所述压头下端固定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外圆柱面上设置有螺旋状凸起,所述压杆底端设置有圆锥状的锥形定位孔,所述锥形定位孔用于对枣核进行定位与导向,所述壳体上部为实体,在实体中心位置设置有贯穿实体的通孔,通孔内表面设置有与螺旋状凸起相配合的螺旋状凹槽,壳体下部中心位置设有用于容纳红枣的容纳腔,在容纳腔一侧设有用于放入与取出红枣的存取口,容纳腔底部中心位置设有用于排出枣核的枣核出口,所述弹簧套装在压杆外部,其上端抵在压头下表面,下端抵在壳体上表面。
可选的,所述压头下端面设置有用于定位弹簧上部的弹簧上挡板,所述弹簧上挡板的内径大于弹簧的最大外径。
可选的,所述壳体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定位弹簧下部的弹簧下挡板,所述弹簧下挡板的内径大于弹簧的最大外径。
可选的,所述弹簧上挡板与弹簧下挡板的结构尺寸相同。
可选的,所述壳体外圆柱面上设置有与壳体回转轴线平行的摩擦槽,所述摩擦槽绕壳体回转轴线180度均匀分布。
可选的,所述摩擦槽与跟容纳腔连通的存取口在壳体上相对设置。
可选的,所述压杆轴线与枣核出口轴线重合。
可选的,所述压杆长度大于壳体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压杆的螺旋状凸起在壳体的螺旋状凹槽内向下做螺旋运动,使枣核与果肉件彻底分离,并且分离产生的果肉碎屑沿着螺旋状凹槽向上运动,从而避免果肉碎屑淤积增大与压杆的摩擦力,导致枣核挤出难度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压头,2、弹簧上挡板,3、压杆,4、锥形定位孔,5、壳体,6、弹簧下挡板,7、摩擦槽,8、容纳腔,9、枣核出口,1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动枣核挤出设备,包括压头1、压杆3、锥形定位孔4、壳体5、容纳腔8、枣核出口9、弹簧10,压头下端固定连接有压杆3,压杆3外圆柱面上设置有螺旋状凸起,压杆3底端设置有圆锥状的锥形定位孔4,锥形定位孔4用于对枣核进行定位与导向,壳体5上部为实体,在实体中心位置设置有贯穿实体的通孔,通孔内表面设置有与螺旋状凸起相配合的螺旋状凹槽,壳体5下部中心位置设有用于容纳红枣的容纳腔8,在容纳腔8一侧设有用于放入与取出红枣的存取口,容纳腔8底部中心位置设有用于排出枣核的枣核出口9,弹簧10套装在压杆3外部,其上端抵在压头1下表面,下端抵在壳体5上表面。
具体的,压头1下端面设置有用于定位弹簧上部的弹簧上挡板2,弹簧上挡板2的内径大于弹簧10的最大外径。壳体5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定位弹簧下部的弹簧下挡板6,弹簧下挡板6的内径大于弹簧10的最大外径。弹簧上挡板2与弹簧下挡板6的结构尺寸相同。壳体5外圆柱面上设置有与壳体5回转轴线平行的摩擦槽7,摩擦槽7绕壳体5回转轴线180度均匀分布。摩擦槽7与跟容纳腔8连通的存取口在壳体5上相对设置,在把持的同时便于取放红枣。压杆3轴线与枣核出口9轴线重合,保证枣核沿竖直方向挤出。压杆3长度大于壳体5的高度,保证枣核能够顺利挤出。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用手掌把持住壳体5的摩擦槽7部分,存取口对着眼睛,用另一只手将带核红枣从与容纳腔8连通的存取口竖直放入容纳腔8,并让红枣下端中心对准枣核出口9,然后向下按压头1,使压杆3的螺旋状凸起在壳体5的螺旋状凹槽内向下做螺旋运动,当压杆3下端抵住红枣上端时,通过存取口观察压杆3是否对正红枣上端中心,若未对正则用手进行对正,待对正后用力迅速向下按压头1,进而避免红枣旋转,直至将枣核从枣核出口9挤出。通过压杆3的螺旋状凸起在壳体5的螺旋状凹槽内向下做螺旋运动,使枣核与果肉件彻底分离,并且分离产生的果肉碎屑沿着螺旋状凹槽向上运动,从而避免果肉碎屑淤积增大与压杆3的摩擦力,导致枣核挤出难度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