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爬山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爬山用防滑支撑设备。
背景技术
登山是指在特定要求下,运动员徒手或使用专门装备,从低海拔地形向高海拔山峰进行攀登的一项体育活动。登山运动可分为登山探险(也称高山探险)、竞技攀登(包括攀岩、攀冰等)和健身性登山。登山设备要适应登山运动的环境条件,在设计、选材、用料、制作上要尽量使其轻便、坚固、高效,并能一物多用。经常出外进行登山野营活动对人体有很大的好处,从医学角度来说,它对人的视力、心肺功能、四肢协调能力、体内多余脂肪的消耗、延缓人体衰老等五个方面有直接的益处。
由于特殊的地理构造,在爬山时,人们往往需要准备很多的辅助设备,以应对爬山过程中各种的突发情况。
在这些辅助设备中,用于支撑的登山杖是其中重要的设备之一。现有的登山杖结构比较简单,多为一根直杆或者拐杖,起到支撑人体的效果,但是功能单一且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登山杖的底端大多为杖尖,与地面摩擦力小,且防滑性能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爬山用防滑支撑设备,解决了现有的登山杖结构比较简单,功能单一且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登山杖的底端大多为杖尖,与地面摩擦力小,且防滑性能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爬山用防滑支撑设备,包括把手,所述把手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吸汗垫,且把手的上表面设置有指南针,所述把手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牵扯装置,且把手的底端与第一节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节杆底端的内壁套接有第二节杆,且第二节杆与第一节杆通过定位孔和弹扣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孔开设在第一节杆的正面,且弹扣设置在第二节杆的顶端,所述第二节杆与第三节杆通过定位孔和弹扣固定连接,且第一节杆和第二节杆底端的外表面均套接有固定套。
所述固定套的正面设置有锁扣装置,且第三节杆的底端与杖尖的顶端固定连接,且杖尖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踏雪板,所述杖尖的底端螺纹连接有马蹄尖套。
优选的,所述牵扯装置包括钩环,且钩环固定连接在把手的右侧面,所述钩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绳。
优选的,所述踏雪板包括雪托,且雪托螺纹连接在杖尖的外表面,所述雪托的上表面开设有漏雪孔。
优选的,所述锁扣装置包括螺纹筒,且螺纹筒的右侧面与固定套的左侧面卡接,所述螺纹筒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且螺纹柱的右端穿过固定套与旋转轴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握柄的一端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把手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且把手形状为L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爬山用防滑支撑设备,通过杖尖、锁扣装置、定位孔、弹扣、踏雪板和马蹄尖套的相互配合,利用定位孔和弹扣将第一节杆和第二节杆之间或者第二节杆和第二节杆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固定,当第二节杆和第三节杆收缩到第一节杆内,利用锁扣装置进行固定,实现了登山设备的快速收纳,踏雪板的装设,能够避免杖尖投入雪地和泥池乱石过深处,通过设置马蹄尖套,增大了杖尖与地面的摩擦,减少了杖尖与地面的磨损,起到保护的作用,提高了爬山设备的防滑性。
2、该爬山用防滑支撑设备,通过把手、钩环、套绳和指南针的相互配合,登山人员将套绳套在手腕上,提高了登山人员使用把手过程中稳定性,通过设置指南针,有利于登山人员在山谷内对方向进行定位。
3、该爬山用防滑支撑设备,通过设置吸汗垫和把手,采用双密度EVA材质,人体工学贴合设计跟防滑设计,能够迅速将汗液吸收,高效防滑,增强户外运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套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踏雪板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仗尖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把手、2吸汗垫、3指南针、4牵扯装置、41钩环、42套绳、5第一节杆、6第二节杆、7第三节杆、8锁扣装置、81螺纹筒、82螺纹柱、83旋转轴、84握柄、9踏雪板、91雪托、92漏雪孔、10固定套、11杖尖、12马蹄尖套、13定位孔、14弹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爬山用防滑支撑设备,包括把手1,把手1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且把手1形状为L形,把手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吸汗垫2,通过设置吸汗垫2和把手1,采用双密度EVA材质,人体工学贴合设计跟防滑设计,能够迅速将汗液吸收,高效防滑,增强户外运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且把手1的上表面设置有指南针3,通过设置指南针3,有利于登山人员在山谷内对方向进行定位,把手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牵扯装置4,牵扯装置4包括钩环41,且钩环41固定连接在把手1的右侧面,钩环4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绳42,通过设置套绳42,登山人员将套绳42套在手腕上,提高了登山人员使用把手1过程中稳定性,且把手1的底端与第一节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
第一节杆5底端的内壁套接有第二节杆6,且第二节杆6与第一节杆5通过定位孔13和弹扣14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定位孔13和弹扣14,利用定位孔13和弹扣14将第一节杆5和第二节杆6之间或者第二节杆6和第二节杆6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固定,实现了登山设备的快速组装,定位孔13开设在第一节杆5的正面,且弹扣14设置在第二节杆6的顶端,第二节杆6与第三节杆7通过定位孔13和弹扣14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节杆6和第三节杆7,便于不同高度身材的登山人员进行使用,且第一节杆5和第二节杆6底端的外表面均套接有固定套10。
固定套10的正面设置有锁扣装置8,锁扣装置8包括螺纹筒81,当第二节杆6和第三节杆7收缩到第一节杆5内,利用锁扣装置8进行固定,实现了登山设备的快速收纳,且螺纹筒81的右侧面与固定套10的左侧面卡接,螺纹筒81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82,且螺纹柱82的右端穿过固定套10与旋转轴8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旋转轴83的两端分别与握柄84的一端活动连接,通过设置握柄84,登山人员旋转握柄84,握柄84拉动螺纹柱82,对固定套10进行挤压,使固定套10对第二节杆6和第一节杆5的底端进行固定,且第三节杆7的底端与杖尖11的顶端固定连接,且杖尖11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踏雪板9,踏雪板9的装设,能够避免杖尖11投入雪地,泥池乱石过深处,踏雪板9包括雪托91,且雪托91螺纹连接在杖尖11的外表面,雪托91的上表面开设有漏雪孔92,杖尖11的底端螺纹连接有马蹄尖套12,通过设置马蹄尖套12,增大了杖尖11与地面的摩擦,减少了杖尖11与地面的磨损,起到保护的作用,提高了爬山设备的防滑性。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为:
S1、首先,利用定位孔13和弹扣14将第一节杆5和第二节杆6之间或者第二节杆6和第二节杆6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固定;
S2、然后,登山人员将套绳42套在手腕上,提高了登山人员使用把手1过程中稳定性;
S3、最后,踏雪板9装设在杖尖11上,能够避免杖尖11投入雪地泥池乱石过深处,仗尖11的底端装设马蹄尖套12之后,增大了杖尖11与地面的摩擦,减少了杖尖11与地面的磨损,起到保护的作用,提高了爬山设备的防滑性。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