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液反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气泡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微细气泡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技术受到注意。在液体中包含多个微细气泡的系统与具有相同体积的包含单一气泡的系统相比,具有大得多的气泡表面积,并且微细气泡在水中等的滞留时间也最长。因此,微气泡的气体溶解特性、微细气泡对液体中不纯物的吸附特性等提高,能够提高物质输送效果。微气泡技术在鱼贝类养殖、废水处理、化学反应装置、医疗、植物栽培等各种工业领域得到应用。
目前,市场上的微气泡生产的表面积较低,生产效率低下,且液气搅拌时,易造成气体进入口的堵塞,影响微气泡的产生的连续性,降低微气泡的生产效率,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微气泡生成装置,不会造成气体进入口的堵塞,保证微气泡生产的连续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反应箱和支脚;反应箱的下表面四角上均固定有支脚;反应箱的底板上贯通设有出料管;出料管的下方设有出料封盖;它还包含电机、转轴、搅拌桨、一号过滤箱、二号过滤箱、“L”形进水管、水泵、气泵、一号通气管、二号通气管、三号通气管和控制器;反应箱的顶板上中部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反应箱的顶板后,与转轴连接;转轴的下端旋接在反应箱的底板上;转轴的外壁上上下两侧均套设固定有搅拌座;搅拌座的外壁上设有数个搅拌桨;上侧的搅拌桨的下侧面和下侧的搅拌桨的上侧面上均设有半圆弧状结构的凸体;反应箱的顶板上左后侧贯通设有出气管;出气管的上端设有密封盖;反应箱的左前侧壁下部分别固定有一号过滤箱和二号过滤箱;反应箱的左侧壁上设有开口;开口和一号过滤箱贯通设置;一号过滤箱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一号过滤网、PP棉和二号过滤网;一号过滤箱内设有“L”形进水管;“L”形进水管的水平端悬设在一号过滤网的上方;“L”形进水管的水平端上设有数个一号通孔;“L”形进水管的垂直端依次穿过一号过滤网、PP棉、二号过滤网和一号过滤箱的底板后,与水泵连接;水泵的另一端连接有进水管;二号过滤箱的右侧壁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三号过滤网和四号过滤网;二号过滤箱的右侧壁贯通设有进气管;进气管的下端连接有气泵;二号过滤箱左侧壁贯通设有一号通气管;一号通气管的左端连接有二号通气管;二号通气管的左侧并联有数个三号通气管;三号通气管上设有数个通气孔;三号通气管和二号通气管均固定在反应箱的底板上;反应箱的右侧壁上部设有控制器;所述的水泵、气泵和电机均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号过滤网和“L”形进水管的水平端之间设有缓冲软板;缓冲软板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固定在一号过滤箱的左右侧壁上;缓冲软板上设有数个二号通孔;“L”形进水管的垂直端穿设于缓冲软板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L”形进水管的垂直端上串联有止回阀;止回阀设于一号过滤箱的下侧。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轴的外壁上设有螺旋片。
进一步地,所述的反应箱的顶板上表面右侧设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的下端穿过反应箱的顶板后,悬设在反应箱的底板的上方;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气管上串联有单向阀。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微气泡生成装置,不会造成气体进入口的堵塞,保证微气泡生产的连续性,实用性更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反应箱底板和三号通气管连接结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A部放大图。
图5是图1中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反应箱1、开口1-1、支脚2、出料管3、出料封盖4、电机5、转轴6、搅拌座7、搅拌桨8、凸体9、出气管10、密封盖11、一号过滤箱12、一号过滤网13、PP棉14、二号过滤网15、二号过滤箱16、进水管17、三号过滤网18、四号过滤网19、“L”形进水管20、一号通孔20-1、水泵21、气泵22、进气管23、一号通气管24、二号通气管25、三号通气管26、通气孔26-1、控制器27、缓冲软板28、二号通孔28-1、止回阀29、螺旋片30、液位传感器31、单向阀32、微气泡排出管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看如图1至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反应箱1和支脚2;反应箱1的下表面四角上均焊接固定有支脚2;反应箱1的底板上贯通并螺纹连接有出料管3;出料管3和反应箱1的连接处通过密封胶带密封;出料管3的下方螺纹连接有出料封盖4;出料封盖4和出料管3的连接处通过密封圈密封;它还包含电机5、转轴6、搅拌桨8、一号过滤箱12、二号过滤箱16、“L”形进水管20、水泵21、气泵22、一号通气管24、二号通气管25、三号通气管26和控制器27;反应箱1的顶板上中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穿过反应箱1的顶板后,与转轴6连接;转轴6的下端通过轴承旋接在反应箱1的底板上;转轴6的外壁上上下两侧均套设并焊接固定有搅拌座7;搅拌座7的外壁上设有两个搅拌桨8;上侧的搅拌桨8的下侧面和下侧的搅拌桨8的上侧面上均设有半圆弧状结构的凸体9;反应箱1的顶板上左后侧贯通并螺纹连接有出气管10;出气管10的上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11;反应箱1的前侧壁上部贯通并螺纹连接有微气泡排出管33;反应箱1的左右侧壁下部分别焊接固定有一号过滤箱12和二号过滤箱16;反应箱1的左侧壁上设有开口1-1;开口1-1和一号过滤箱12贯通设置;一号过滤箱12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一号过滤网13、PP棉14和二号过滤网15;二号过滤网15的孔洞直径为0.3mm-1mm;一号过滤网13和二号过滤网15焊接固定在一号过滤箱12内;PP棉14夹设在一号过滤网13和二号过滤网15之间;一号过滤箱12内设有“L”形进水管20;“L”形进水管20的水平端悬设在一号过滤网13的上方;“L”形进水管20的水平端上设有数个一号通孔20-1;“L”形进水管20的垂直端依次穿过一号过滤网13、PP棉14、二号过滤网15和一号过滤箱12的底板后,与水泵21连接;水泵21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进水管17;二号过滤箱16的右侧壁上从左到右依次焊接固定设有三号过滤网18和四号过滤网19;四号过滤网19的孔洞直径为0.3mm-1mm;三号过滤网18的孔洞直径为0.1mm-0.3mm;二号过滤箱16的右侧壁贯通并螺纹连接有进气管23;进气管23的下端螺纹连接有气泵22;二号过滤箱16左侧壁贯通并螺纹连接有一号通气管24;一号通气管24的左端连接有二号通气管25;二号通气管25的左侧并联有四个三号通气管26;三号通气管26上设有数个通气孔26-1;通气孔26-1的直径为0.3mm;三号通气管26和二号通气管25均通过管卡固定在反应箱1的底板上;反应箱1的右侧壁上部通过胶粘固定有KY02S型控制器27;所述的水泵21、气泵22和电机5均与控制器27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号过滤网13和“L”形进水管20的水平端之间设有缓冲软板28;缓冲软板28的左右两侧面分别通过高粘度胶粘固定在一号过滤箱12的左右侧壁上;缓冲软板28上设有数个二号通孔28-1;“L”形进水管20的垂直端穿设于缓冲软板28中;因“L”形进水管20的水平端出水时,避免因水直接冲至一号过滤网13后,损坏一号过滤网13。
进一步地,所述的“L”形进水管20的垂直端上串联并螺纹连接有止回阀29;止回阀29设于一号过滤箱12的下侧。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轴6的外壁上焊接固定设有螺旋片30;螺旋片30促进搅拌时形成旋涡。
进一步地,所述的反应箱1的顶板上表面右侧设有SIN-P200型的液位传感器31;液位传感器31的下端穿过反应箱1的顶板后,悬设在反应箱1的底板的上方;液位传感器31与控制器27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气管23上串联并螺纹连接有单向阀32。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液位传感器31用于感应反应箱1液位;当液位过低时,液位传感器31发送信号至控制器27;控制器27控制水泵21启动;水通过“L”形进水管20的水平端上的一号通孔20-1进入至缓冲软板28后,缓冲软板28起到保护一号过滤网13的作用;水经过一号过滤网13、PP棉14和二号过滤网15的过滤作用后,留至反应箱1;气泵22抽气进入进气管23后,经过二号过滤箱16过滤;经过过滤好的气体依次通过一号通气管24和二号通气管25后,最后经三号通气管26上的通气孔26-1进入至反应箱1中;电机5带动转轴6旋接,搅拌桨8旋转搅拌;半圆弧状结构的凸体9和螺旋片30产生旋涡,液体和气体的混合,能够促进形成微气泡,且气液接触的面积大,气泡细小。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为:
1、电机5、搅拌桨8、凸体9和螺旋片30能够使液体和气体形成的混合液形成旋涡,液体和气体混合更加均匀,气液接触的面积大,反应更加充分,效率更高;
2、气泵22将抽的气体经过二号过滤箱16过滤后,将空气中的粉尘等杂质过滤隔离;避免气体中的杂质堵塞三号通气管26上的通气孔26-1;液体经过一号过滤箱12过滤后,避免在反应箱1的内侧壁上形成污垢或者堵塞三号通气管26上的通气孔26-1。
3、三号通气管26上的通气孔26-1将气体分散成更小的气泡,增加了气液接触的面积大。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