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空调压缩机减振养护方法。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从动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压缩→冷凝(放热)→膨胀→蒸发(吸热)的制冷循环。
常见的活塞式空调压缩机,活塞往复运动时都和气缸紧密贴合,其磨损量较大,严重影响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并且活塞工作时,受力不平衡,使得压缩机振动较大,产生较大的噪声。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空调压缩机减振养护方法,通过水平设置的俩个活塞相对运动,降低压缩机的振动;通过伸缩单元控制,使得活塞压缩时贴合气缸,回程时分离气缸,降低活塞的磨损,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空调压缩机减振养护方法,气缸的中部安装进气阀,气缸的两端安装出气阀,该减振养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电机转轴端头通过键固连椭圆轮,所述椭圆轮外圈设有环形球槽;所述球槽内滑动安装着滚球;所述滚球配合连接着支撑机构,两组支撑机构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且对称设置在椭圆轮两侧;所述支撑机构一端连接着活塞;所述支撑机构用于周期性撑开或收缩活塞;
步骤二,在步骤一中,在活塞和气缸之间设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用于配合支撑机构实现活塞的撑开或收缩;
步骤三,在步骤二中的支撑弹簧箍圈上套接着一组滚珠,所述滚珠沿支撑弹簧旋向间隔布置;通过设置滚珠,弹簧与气缸内壁的摩擦变成滚动摩擦,减小气缸磨损,提高机器使用寿命;
步骤一中的支撑机构包括齿条、固定杆、支撑杆、齿轮和伸缩单元;所述齿条一端固连在滚球上;所述齿条滑动插入固定杆内,固定杆外侧设置弧形滚槽,弧形滚槽环形设置在固定杆外周;通过固定杆端头设置的钢珠沿固定杆轴向滚动,在活塞回程时,伸缩单元收缩,活塞和气缸内壁分离,此时由于滚珠滚入弧形滚槽内,使得活塞产生径向转动,均匀由于气缸加工误差造成的活塞局部过磨损,提高活塞的密封效果,降低机器的故障率;所述支撑杆一端设有齿轮;所述齿轮转动安装在固定杆内,并与齿条相啮合;支撑杆另一端配合连接着伸缩单元,伸缩单元用于实现活塞压缩排气时贴合气缸内壁;活塞回复时脱离气缸内壁;所述伸缩单元用于安装活塞,在椭圆轮的旋转带动下,齿条周期性的伸缩,齿条向外伸展时,通过支撑杆使得伸缩单元向外挤压活塞,进行密封压缩气体;并在齿条收回时,通过伸缩单元使得活塞脱离气缸内壁,减小活塞的磨损,提高机器的使用寿命;
通过上述步骤一至三可实现空调压缩机的减振及养护,能够显著降低空调压缩机的振动和磨损。
进一步,在步骤一中采用的伸缩单元包括骨架和弧形导轨;所述骨架数量设置为四个;所述骨架内侧两端设有固定块;相连两个骨架通过弧形导轨和固定块滑动连接;所述骨架中部内侧铰接着支撑杆;所述骨架通过支撑杆控制撑开或收缩所述骨架外侧套接着活塞;在椭圆轮的驱动下,支撑机构使得骨架周期性的伸张或伸缩,使得活塞压缩气体时紧密贴合气缸内壁,回程时间隙接触气缸内壁,极大的降低活塞的磨损,提高活塞的使用寿命,降低机器的维护成本。
在步骤一中,所述气缸内侧对应固定杆设置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端头设有钢珠;所述固定杆外侧对应钢珠设有弧形滚槽,所述弧形滚槽环形设置在固定杆外周;所述滚珠配合弧形滚槽用于实现固定杆旋转;活塞紧密接触气缸进行气体压缩时,钢珠沿固定杆轴向滚动,在活塞回程时,伸缩单元收缩,活塞和气缸内壁分离,此时由于滚珠滚入弧形滚槽内,使得活塞产生径向转动,均匀由于气缸加工误差造成的活塞局部过磨损,提高活塞的密封效果,降低机器的故障率。
还包括步骤四,在步骤三的基础上,所述活塞设有配合连接两个骨架的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设置成梯形;所述限位凸块内部设有油腔;所述骨架撑开能够挤压凸块,并向活塞外侧输入润滑油;骨架向外扩张时,能够挤压油腔,实现润滑油的动态供应,提高润滑油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油腔设置成椭圆形;所述活塞外侧设有连接油腔的微型孔;在骨架的挤压时,微型孔张开,向活塞与气缸注入润滑油,降低活塞与气缸内壁的摩擦,防止活塞过渡磨损,而造成压缩效率降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减振养护方法通过设置水平设置的一对气缸,并配合椭圆轮实现两个活塞的相近或相离工作,受力均匀,克服压缩机轴向晃动,减小振动和噪声;通过设置支撑机构配合伸缩单元,实现活塞压缩气体时贴合气缸壁,活塞回复时分离气缸壁,降低活塞的磨损。
2本发明的减振养护方法通过支撑机构设置的齿条周期性的伸缩,并配合支撑杆和伸缩单元,使得活塞贴合或分离气缸内壁,减小活塞的磨损,提高机器的使用寿命。
3.本发明的减振养护方法通过设置伸缩单元,支撑杆使得骨架周期性的伸张或收缩,使得活塞贴合或分离气缸内壁,减小活塞的磨损,提高活塞的使用寿命,降低机器的维护成本。
4.本发明的减振养护方法通过设置椭圆形油腔,配合骨架间歇压缩,实现润滑油的动态供应,提高润滑油的使用效果。
5.本发明的减振养护方法通过气缸内壁安装导向杆,导向杆端头设置可压缩的钢珠,使得活塞回程时产生径向转动,均匀由于气缸加工误差造成的活塞局部过磨损,提高活塞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椭圆轮和齿条连接图;
图3是本发明的伸缩单元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导向杆和固定杆连接图;
图5是本发明的支撑弹簧结构图;
图中:电机1、气缸2、导向杆21、钢珠22、弧形滚槽23、活塞3、凸块31、油腔32、椭圆轮4、滚球41、支撑机构5、齿条51、固定杆52、支撑杆53、齿轮54、伸缩单元55、骨架56、固定块561、弧形导轨57、支撑弹簧6、滚珠61、进气阀7、出气阀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空调压缩机减振养护方法,气缸2的中部安装进气阀7,气缸2的两端安装出气阀8,该减振养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电机1转轴端头通过键固连椭圆轮4,所述椭圆轮4外圈设有环形球槽;所述球槽内滑动安装着滚球41;所述滚球41配合连接着支撑机构5,两组支撑机构5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且对称设置在椭圆轮4两侧;所述支撑机构5一端连接着活塞3;所述支撑机构5用于周期性撑开或收缩活塞3;
步骤二,在步骤一中,在活塞3和气缸2之间设有支撑弹簧6;所述支撑弹簧6用于配合支撑机构5实现活塞3的撑开或收缩;
步骤三,在步骤二中的支撑弹簧6箍圈上套接着一组滚珠61,所述滚珠61沿支撑弹簧6旋向间隔布置;通过设置滚珠61,弹簧6与气缸2内壁的摩擦变成滚动摩擦,减小气缸2磨损,提高机器使用寿命;
步骤一中的支撑机构5包括齿条51、固定杆52、支撑杆53、齿轮54和伸缩单元55;所述齿条51一端固连在滚球41上;所述齿条51滑动插入固定杆52内,固定杆52外侧设置弧形滚槽23,弧形滚槽23环形设置在固定杆52外周;通过固定杆52端头设置的钢珠22沿固定杆52轴向滚动,在活塞3回程时,伸缩单元55收缩,活塞3和气缸2内壁分离,此时由于滚珠22滚入弧形滚槽23内,使得活塞3产生径向转动,均匀由于气缸2加工误差造成的活塞3局部过磨损,提高活塞3的密封效果,降低机器的故障率;所述支撑杆53一端设有齿轮54;所述齿轮54转动安装在固定杆52内,并与齿条51相啮合;支撑杆53另一端配合连接着伸缩单元55,伸缩单元55用于实现活塞3压缩排气时贴合气缸2内壁;活塞3回复时脱离气缸2内壁;所述伸缩单元55用于安装活塞3,在椭圆轮4的旋转带动下,齿条51周期性的伸缩,齿条51向外伸展时,通过支撑杆5使得伸缩单元55向外挤压活塞3,进行密封压缩气体;并在齿条51收回时,通过伸缩单元55使得活塞3脱离气缸2内壁,减小活塞3的磨损,提高机器的使用寿命;
通过上述步骤一至三可实现空调压缩机的减振及养护,能够显著降低空调压缩机的振动和磨损。
进一步,在步骤一中采用的伸缩单元55包括骨架56和弧形导轨57;所述骨架56数量设置为四个;所述骨架56内侧两端设有固定块561;相连两个骨架56通过弧形导轨57和固定块561滑动连接;所述骨架56中部内侧铰接着支撑杆53;所述骨架56通过支撑杆53控制撑开或收缩所述骨架56外侧套接着活塞3;在椭圆轮4的驱动下,支撑机构5使得骨架56周期性的伸张或伸缩,使得活塞3压缩气体时紧密贴合气缸2内壁,回程时间隙接触气缸2内壁,极大的降低活塞3的磨损,提高活塞3的使用寿命,降低机器的维护成本。
在步骤一中,所述气缸2内侧对应固定杆52设置导向杆21;所述导向杆21端头设有钢珠22;所述固定杆52外侧对应钢珠22设有弧形滚槽23,所述弧形滚槽23环形设置在固定杆52外周;所述滚珠配合弧形滚槽23用于实现固定杆52旋转;活塞3紧密接触气缸2进行气体压缩时,钢珠22沿固定杆52轴向滚动,在活塞3回程时,伸缩单元55收缩,活塞3和气缸2内壁分离,此时由于滚珠22滚入弧形滚槽23内,使得活塞3产生径向转动,均匀由于气缸2加工误差造成的活塞3局部过磨损,提高活塞3的密封效果,降低机器的故障率。
还包括步骤四,在步骤三的基础上,所述活塞3设有配合连接两个骨架56的限位凸块31,所述限位凸块31设置成梯形;所述限位凸块31内部设有油腔32;所述骨架56撑开能够挤压凸块31,并向活塞3外侧输入润滑油;骨架56向外扩张时,能够挤压油腔32,实现润滑油的动态供应,提高润滑油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油腔32设置成椭圆形;所述活塞3外侧设有连接油腔32的微型孔;在骨架56的挤压时,微型孔张开,向活塞3与气缸2注入润滑油,降低活塞3与气缸2内壁的摩擦,防止活塞3过渡磨损,而造成压缩效率降低。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