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脸识别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脸识别器安装用辅助支架。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得到提高,而真正进入初级的应用阶段则在90年后期,人脸识别系统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尖端的核心算法,并使识别结果具有实用化的识别率和识别速度;“人脸识别系统”集成了人工智能、机器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理论、专家系统、视频图像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同时需结合中间值处理的理论与实现,是生物特征识别的最新应用,其核心技术的实现,展现了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的转化。
而人脸识别发展到现在已经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将人脸识别装置制作成机器,能够在支付、安检、金融等领域进行使用,而人脸识别在安装时,需要使用到支架,但是现有的支架仅仅只能够为人脸识别提供支撑的效果,且高度一般为固定高度,调节不方便,且不能够适应不同人群的使用需要,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脸识别器安装用辅助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脸识别器安装用辅助支架,具备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同时,能够方便的拆装等优点,解决了现有装置在使用时,由于设置的支架高度为固定的,不能够适应不同身高人群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人脸识别器安装用辅助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外侧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底板的螺纹通孔处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套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两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侧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人脸识别器,所述人脸识别器的正面设有两组镜头,所述人脸识别器的正面开设有方形通孔,所述人脸识别器的方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支撑板的圆形通孔内侧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支撑板的环形凹槽处转动连接有扇叶,所述扇叶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马达,所述马达位于支撑板的背部,通过设置的支撑板,能够为设置的人脸识别器提供稳定的支撑,而设置的扇叶,能够在人脸识别器进行使用时,能够对人脸识别器的背部进行散热,能够保证人脸识别器的稳定工作,而设置的限位槽与连接柱,能够将人脸识别器固定在支撑板上,避免人脸识别器的掉落,而通过设置的螺纹杆,能够配合支撑板,通过调节螺纹杆,能够调节支撑板的翻转角度,使得人脸识别器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人群的使用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人脸识别器安装用辅助支架,其中支撑板的背部开设有两组圆形凹槽,所述支撑板的圆形凹槽处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支架的圆形凹槽处与马达的底部固定相连,通过设置的支架,能够为设置的马达提供稳定的支撑,使得马达能够更好的进行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人脸识别器安装用辅助支架,其中限位槽的外侧与连接柱的外侧均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限位槽与连接柱的螺纹通孔处均螺纹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套设有限位块与固定卡块,所述限位块与固定卡块的内侧均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限位块与固定卡块的螺纹通孔处均与连接杆螺纹相连,且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盘,通过设置的限位块与固定卡块,能够配合设置的连接杆,将人脸识别器稳定的固定在设置的支撑板上,使得人脸识别器可以正常稳定的开始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人脸识别器安装用辅助支架,其中支撑板的外侧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支撑板的圆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承载框,所述承载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组弹簧,通过设置的承载框与弹簧,能够将人脸识别器的两侧进行夹持,使得人脸识别器可以稳定的固定在设置的支撑板上,避免人脸识别器随着调节螺纹杆的调节而掉落。
本实用新型的人脸识别器安装用辅助支架,其中支撑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竖直块,所述竖直块的外侧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竖直块的圆形通孔处滑动连接有卡合板,所述卡合板的内侧与弹簧固定相连,通过设置的卡合板,能够对人脸识别器的两侧进行固定,且能够配合弹簧对不同尺寸的人脸识别器进行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人脸识别器安装用辅助支架,其中底板的底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底板的圆形通孔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连接块的螺纹通孔处固定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块,通过设置的螺栓与设置的转动块,能够与设置的连接块组合,便于设置的底板固定在需要固定的地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支撑板,能够为设置的人脸识别器提供稳定的支撑,而设置的扇叶,能够在人脸识别器进行使用时,能够对人脸识别器的背部进行散热,能够保证人脸识别器的稳定工作,而设置的限位槽与连接柱,能够将人脸识别器固定在支撑板上,避免人脸识别器的掉落,而通过设置的螺纹杆,能够配合支撑板,通过调节螺纹杆,能够调节支撑板的翻转角度,使得人脸识别器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人群的使用高度,通过设置的支架,能够为设置的马达提供稳定的支撑,使得马达能够更好的进行使用,通过设置的限位块与固定卡块,能够配合设置的连接杆,将人脸识别器稳定的固定在设置的支撑板上,使得人脸识别器可以正常稳定的开始工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承载框与弹簧,能够将人脸识别器的两侧进行夹持,使得人脸识别器可以稳定的固定在设置的支撑板上,避免人脸识别器随着调节螺纹杆的调节而掉落,通过设置的卡合板,能够对人脸识别器的两侧进行固定,且能够配合弹簧对不同尺寸的人脸识别器进行适配,通过设置的螺栓与设置的转动块,能够与设置的连接块组合,便于设置的底板固定在需要固定的地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底板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人脸识别器背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承载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槽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01、底板;02、扇叶;03、马达;04、支撑板;05、支架;06、连接块;07、转动块;08、螺栓;09、螺纹杆;10、镜头;11、人脸识别器;12、显示屏;13、连接盘;14、连接柱;15、限位槽;16、承载框;17、竖直块;18、弹簧;19、固定块;20、卡合板;21、连接杆;22、转动盘;23、限位块;24、固定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的人脸识别器安装用辅助支架,包括底板01,底板01的外侧开设有螺纹通孔,底板01的螺纹通孔处螺纹连接有螺纹杆09,螺纹杆09的外侧套设有支撑板04,支撑板04的顶部开设有两组限位槽15,限位槽15的内侧设有连接柱14,连接柱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盘13,连接盘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人脸识别器11,人脸识别器11的正面设有两组镜头10,人脸识别器11的正面开设有方形通孔,人脸识别器11的方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显示屏12,支撑板04的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支撑板04的圆形通孔内侧开设有环形凹槽,支撑板04的环形凹槽处转动连接有扇叶02,扇叶02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马达03,马达03位于支撑板04的背部,通过设置的支撑板04,能够为设置的人脸识别器11提供稳定的支撑,而设置的扇叶02,能够在人脸识别器11进行使用时,能够对人脸识别器11的背部进行散热,能够保证人脸识别器11的稳定工作,而设置的限位槽15与连接柱14,能够将人脸识别器11固定在支撑板04上,避免人脸识别器11的掉落,而通过设置的螺纹杆09,能够配合支撑板04,通过调节螺纹杆09,能够调节支撑板04的翻转角度,使得人脸识别器11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人群的使用高度。
支撑板04的背部开设有两组圆形凹槽,支撑板04的圆形凹槽处固定连接有支架05,支架05的底部开设有圆形凹槽,支架05的圆形凹槽处与马达03的底部固定相连,通过设置的支架05,能够为设置的马达03提供稳定的支撑,使得马达03能够更好的进行使用。
限位槽15的外侧与连接柱14的外侧均开设有螺纹通孔,限位槽15与连接柱14的螺纹通孔处均螺纹连接有连接杆21,连接杆21的外侧套设有限位块23与固定卡块24,限位块23与固定卡块24的内侧均开设有螺纹通孔,限位块23与固定卡块24的螺纹通孔处均与连接杆21螺纹相连,且连接杆2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转动盘22,通过设置的限位块23与固定卡块24,能够配合设置的连接杆21,将人脸识别器11稳定的固定在设置的支撑板04上,使得人脸识别器11可以正常稳定的开始工作。
支撑板04的外侧开设有圆形通孔,支撑板04的圆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承载框16,承载框1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9,固定块1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组弹簧18,通过设置的承载框16与弹簧18,能够将人脸识别器11的两侧进行夹持,使得人脸识别器11可以稳定的固定在设置的支撑板上04,避免人脸识别器11随着调节螺纹杆09的调节而掉落。
支撑板0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竖直块17,竖直块17的外侧开设有圆形通孔,竖直块17的圆形通孔处滑动连接有卡合板20,卡合板20的内侧与弹簧18固定相连,通过设置的卡合板20,能够对人脸识别器11的两侧进行固定,且能够配合弹簧18对不同尺寸的人脸识别器11进行适配。
底板01的底部开设有圆形通孔,底板01的圆形通孔上方固定连接有连接块06,连接块06的底部开设有螺纹通孔,连接块06的螺纹通孔处固定连接有螺栓08,螺栓0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块07,通过设置的螺栓08与设置的转动块07,能够与设置的连接块06组合,便于设置的底板01固定在需要固定的地方。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
首先将人脸识别器11安装到设置的支撑板04上,此时再通过设置在人脸识别器11背部的连接柱14与设置在支撑板04上限位槽15的组合,通过连接杆21与固定卡块24的作用,此时人脸识别器11稳定的固定在设置的支撑板04上;
此时再通过设置在承载框16中的两组弹簧18的作用,能够配合设置的卡合板20对人脸识别器11的两侧进行卡合,由此能够将人脸识别器11稳定的固定在支撑板04上,然后设置的支撑板04通过设置的螺纹杆09与设置的转动块07进行组合,由此能够完成对支撑板04支撑角度的调节,当支撑板04的角度调节完成之后,再通过设置的连接块06与设置的螺栓08进行组合,由此能够完成对转动块07的固定,此时再启动设置的马达03,马达03能够带动设置的扇叶02对人脸识别器11的背部进行散热,由此人脸识别器11能够正常的进行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