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泥鳅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氧型泥鳅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其肉中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并具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被誉为“水中人参”。苗种培育池的科学性与舒适性直接关系到苗种的好坏。泥鳅苗在培育的过程中,培育池内的环境对其生长至关重要,环境不好,会导致整个泥鳅苗成活率下降。
现有的部分培养池在养殖泥鳅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使得泥鳅养殖存活率不高,例如,培养池中氧气含量分布不均匀,存在某些位置浓度较高,某些位置浓度较低的情况,使得泥鳅苗活性较低,存活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富氧型泥鳅培育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富氧型泥鳅培育装置,包括培养池本体,所述培养池本体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安装座,且安装座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氧气发生器,氧气发生器出气口插接有连接管,连接管一端插接在培养池本体内,连接管位于培养池本体内的一端插接有阀门,所述阀门一端密封插接有输氧管,且输氧管一侧外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连接口,所述培养池本体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等距离分布的固定环,且固定环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等距离分布的氧气支管,多个氧气支管一端均分别与输氧管上的连接口密封插接,多个氧气支管的外径相同,内径从左到右逐渐增大,且靠近阀门的氧气支管的内径最小。
进一步的,所述氧气支管顶部外壁均插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出气管,且出气管内设有单向气阀。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顶端插接有盖板,且盖板顶部外壁开有成环形分布的出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池本体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隔板,且隔板顶部外壁开有通孔,出气管与通孔密封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池本体一侧外壁插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且进水管位于出水管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池本体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氧气浓度传感器,培养池本体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报警灯,且氧气浓度传感器信号输出端通过信号线与报警灯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池本体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转动铰链,且转动铰链铰接有控制显示屏,控制显示屏通过导线与氧气发生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多个氧气支管内径不同的设置,内径从左到右逐渐增大的氧气支管使得氧气分布均匀,靠近阀门处的氧气支管内径最小,虽然它最先散发氧气,但是散出体积最少,距离阀门最远的氧气支管虽然最后散发氧气,但是散出体积较大,从而平衡了氧气在培养池内的分布,提高了装置的氧气平衡能力。
2.通过单向气阀的设置,使得培养池内的水流和污泥无法进入出气管内,避免了出气管内发生堵塞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的防堵塞能力。
3.通过氧气浓度传感器和报警灯的设置,当培养池内氧气浓度较低时,氧气浓度传感器进行检测,报警灯进行报警,通知工作人员进行增氧操作,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富氧型泥鳅培育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富氧型泥鳅培育装置的B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富氧型泥鳅培育装置的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富氧型泥鳅培育装置的局部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培养池本体、2-输氧管、3-连接口、4-氧气浓度传感器、5-固定环、6-出气管、7-氧气支管、8-报警灯、9-转动铰链、10-控制显示屏、11-氧气发生器、12-安装座、13-连接管、14-阀门、15-单向气阀、16-盖板、17-出气孔、18-进水管、19-出水管、20-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富氧型泥鳅培育装置,包括培养池本体1,培养池本体1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安装座12,且安装座12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氧气发生器11,氧气发生器11出气口插接有连接管13,连接管13一端插接在培养池本体1内,连接管13位于培养池本体1内的一端插接有阀门14,便于控制氧气的输入状态,阀门14一端密封插接有输氧管2,且输氧管2一侧外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连接口3,培养池本体1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等距离分布的固定环5,且固定环5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等距离分布的氧气支管7,多个氧气支管7一端均分别与输氧管2上的连接口3密封插接,多个氧气支管7的外径相同,内径从左到右逐渐增大,且靠近阀门14的氧气支管7的内径最小,靠近阀门14处的氧气支管7内径最小,虽然它最先散发氧气,但是散出体积最少,距离阀门14最远的氧气支管7虽然最后散发氧气,但是散出体积较大,从而平衡了氧气在培养池内的分布,提高了装置的氧气平衡能力。
本实用新型中,氧气支管7顶部外壁均插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出气管6,且出气管6内设有单向气阀15,出气管6顶端插接有盖板16,且盖板16顶部外壁开有成环形分布的出气孔17,使得培养池内的水流和污泥无法进入出气管6内堵塞出气管6,提高了装置的防堵塞能力。
培养池本体1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隔板20,且隔板20顶部外壁开有通孔,出气管6与通孔密封插接,培养池本体1一侧外壁插接有进水管18和出水管19,且进水管18位于出水管19上方,位于下方的出水管19输的更换培养池内的水流更加方便。
培养池本体1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氧气浓度传感器4,培养池本体1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报警灯8,且氧气浓度传感器4信号输出端通过信号线与报警灯8信号输入端相连接,当培养池内氧气浓度较低时,氧气浓度传感器4进行检测,报警灯8进行报警,通知工作人员进行增氧操作,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培养池本体1一侧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转动铰链9,且转动铰链9铰接有控制显示屏10,控制显示屏10通过导线与氧气发生器11相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当培养池内氧气浓度过低时,氧气浓度传感器4进行检测,报警灯8进行报警,通知工作人员进行增氧操作,工作人员操作控制显示屏10,打开阀门14,氧气发生器11工作,氧气经过氧气支管7通入培养池内,靠近阀门14处的氧气支管7内径最小,虽然它最先散发氧气,但是散出体积最少,距离阀门14最远的氧气支管7虽然最后散发氧气,但是散出体积较大,从而平衡了氧气在培养池内的分布,提高了装置的氧气平衡能力,单向气阀15使得培养池内的水流和污泥无法进入出气管6内堵塞出气管6,提高了装置的防堵塞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第一”、“第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