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药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农药乳化反应釜。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农药乳化反应釜的搅拌筒内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一般包括由电机驱动的搅拌轴,搅拌轴设置于搅拌筒中心位置,现有的农药乳化反应釜的釜体需要通过外部蒸汽输入对釜体的侧壁进行加热,保证反应的效果,但是仅仅对釜体的侧壁区域进行加热,而不能对釜体的内腔中部区域进行加热,导致加热效率满,需要加以改进。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农药乳化反应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药乳化反应釜,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农药乳化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通安装有排料管,所述釜体下部固定套接有保温隔热罩,所述釜体顶部固定连接有釜盖,所述釜盖顶部左侧固定连通安装有注料管,所述釜体底部前后和左右两侧中部位置均垂直固定连通安装有导热筒,所述釜盖顶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且减速电机顶部竖直向下固安装有适配的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隔热罩左右两侧上部分别固定连通安装有蒸汽进管和蒸汽出管。
进一步的,所述减速电机的搅拌轴置于釜体内腔中部,且搅拌轴上水平固定连接有多组等距分布的搅拌主杆,所述搅拌轴上端固定连接有倒凹型杆。
进一步的,所述倒凹型杆左右两端部均水平固定安装有多组等距分布的搅拌分杆。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筒位于搅拌分杆和搅拌主杆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农药乳化反应釜,通过在釜体底部前后和左右两侧中部位置均垂直固定连通安装有导热筒,釜体下部固定套接有保温隔热罩,保温隔热罩和四组导热筒可将热蒸汽的热量对釜体内腔中部区域进行加热,保证加热的效果和效率,从而提高乳化反应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农药乳化反应釜,由于在减速电机的搅拌轴置于釜体内腔中部,且搅拌轴上水平固定连接有多组等距分布的搅拌主杆,搅拌主杆可以对釜体内腔中部位置进行搅拌,倒凹型杆左右两端部均水平固定安装有多组等距分布的搅拌分杆,搅拌分杆可以对釜体内壁区域进行搅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农药乳化反应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农药乳化反应釜的导热筒在釜体底部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釜体;2、保温隔热罩;3、导热筒;4、排料管;5、搅拌主杆;6、搅拌分杆;7、蒸汽出管;8、釜盖;9、搅拌轴;10、电机;11、减速电机;12、注料管;13、倒凹型杆;14、蒸汽进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农药乳化反应釜,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通安装有排料管4,所述釜体1下部固定套接有保温隔热罩2,所述釜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釜盖8,所述釜盖8顶部左侧固定连通安装有注料管12,所述釜体1底部前后和左右两侧中部位置均垂直固定连通安装有导热筒3,所述釜盖8顶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11,且减速电机11顶部竖直向下固安装有适配的电机10。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在釜体1底部前后和左右两侧中部位置均垂直固定连通安装有导热筒3,釜体1下部固定套接有保温隔热罩2,保温隔热罩2和四组导热筒3可将热蒸汽的热量对釜体1内腔中部区域进行加热,保证加热的效果和效率,从而提高乳化反应的效率。
其中,所述保温隔热罩2左右两侧上部分别固定连通安装有蒸汽进管14和蒸汽出管7。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在蒸汽进管14和蒸汽出管7配合对釜体1进行加热。
其中,所述减速电机11的搅拌轴9置于釜体1内腔中部,且搅拌轴9上水平固定连接有多组等距分布的搅拌主杆5,所述搅拌轴9上端固定连接有倒凹型杆13。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搅拌主杆5可以对釜体1内腔中部位置进行搅拌。
其中,所述倒凹型杆13左右两端部均水平固定安装有多组等距分布的搅拌分杆6。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搅拌分杆6可以对釜体1内壁区域进行搅拌。
其中,所述导热筒3位于搅拌分杆6和搅拌主杆5之间。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搅拌分杆6和搅拌主杆5转动时不会碰撞到导热筒3,造成导热筒3的受损。
工作原理:使用时,电机10和减速电机11配合工作带动搅拌轴9进行转动,搅拌轴9上的多组搅拌主杆5对釜体1内腔中部区域的原料进行搅拌乳化,并且搅拌轴9上的倒凹型杆13上的多组搅拌分杆6对釜体1内壁区域进行搅拌乳化,外部蒸汽通过蒸汽进管14输入到保温隔热罩2和釜体1之间,保温隔热罩2和四组导热筒3可将热蒸汽的热量对釜体1内腔中部区域进行加热,保证加热的效果和效率,从而提高乳化反应的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