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端子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动力电池用端子保护套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车行业的逐步升温,带动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关注,通常使用保护头套对动力电池端子进行保护,增加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但一般的动力电池端子保护套不能快速安装在动力电池端子上,不便于观察动力电池端子,对动力电池端子进行性能检测时,需要将保护套整个拆下,一种保护套只能够保护一种大小的动力电池端子。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动力电池用端子保护套装置,解决了保护套不能快速安装在动力电池端子上,不便于观察动力电池端子,对动力电池端子进行性能检测时,需要将保护套整个拆下,一种保护套只能够保护一种大小的动力电池端子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动力电池用端子保护套装置,包括PVC绝缘板,所述PVC绝缘板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PVC绝缘板的右端设置有撕拉板,所述撕拉板的左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和连接孔的内侧中间设置有透明板,所述透明板的内部开设有测试孔,所述测试孔的内部安装有密封块,所述透明板的上方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前方连接有左紫铜管,所述左紫铜管的右侧设置有右紫铜管,所述左紫铜管和右紫铜管的顶端均焊接有导环,所述左紫铜管的内部开设有承接槽。
优选的,所述连接孔和连接杆均等间距设置在PVC绝缘板的内部,且连接杆的横截面呈“T”字型结构,并且连接杆与连接孔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撕拉板的纵截面呈梯形结构,且撕拉板的厚度大小小于PVC绝缘板的厚度大小。
优选的,所述测试孔与密封块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测试孔的孔深大小等于密封块的高度大小。
优选的,所述滑块与左紫铜管和右紫铜管的连接方式均为固定连接,且滑块分别关于左紫铜管和右紫铜管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2个。
优选的,所述左紫铜管和右紫铜管均呈半圆形结构,且左紫铜管与右紫铜管的连接方式为卡槽连接,并且左紫铜管和右紫铜管均与PVC绝缘板构成左右滑动结构。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动力电池用端子保护套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有PVC绝缘板、连接孔、连接杆和撕拉板,将PVC绝缘板包围动力电池端子,然后通过连接孔与连接杆的卡合连接,将PVC绝缘板安装在动力电池端子上,拉动撕拉板,快速将连接杆从连接孔内抽出,方便PVC绝缘板包住动力电池端子。
(2)、通过设置有透明板、测试孔和密封块,利用透明板,便于观察动力电池端子,将密封块从测试孔上取下,利用外界工具,便于快速对动力电池性能进行测试。
(3)、通过设置有左紫铜管、右紫铜管和导环,左紫铜管和右紫铜管与PVC绝缘板均构成左右滑动结构,使得保护套能够保护不同大小的动力电池端子,利用左紫铜管和右紫铜管包围动力电池端子,动力电池端子通过与左紫铜管和右紫铜管固定连接的导环与外部导体连接,实现端子传递电信号和导电的作用。
(4)、能够在动力电池端子上快速安装和拆卸保护套,便于观察动力电池端子,且方便对动力电池性能进行测试,保护套能够保护不同大小的动力电池端子,动力电池端子通过与左紫铜管和右紫铜管固定连接的导环与外部导体连接,实现端子传递电信号和导电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孔和连接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紫铜管和右紫铜管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右紫铜管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PVC绝缘板;2、连接孔;3、连接杆;4、撕拉板;5、透明板;6、测试孔;7、密封块;8、滑槽;9、滑块;10、左紫铜管;11、右紫铜管;12、导环;13、承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动力电池用端子保护套装置,包括PVC绝缘板1、连接孔2、连接杆3、撕拉板4、透明板5、测试孔6、密封块7、滑槽8、滑块9、左紫铜管10、右紫铜管11、导环12和承接槽13,PVC绝缘板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孔2,PVC绝缘板1的右端设置有撕拉板4,撕拉板4的左侧设置有连接杆3,撕拉板4的纵截面呈梯形结构,且撕拉板4的厚度大小小于PVC绝缘板1的厚度大小,减小撕拉板4的占用空间,且利用撕拉板4能够快速将连接杆3从连接孔2内抽出,连接杆3和连接孔2的内侧中间设置有透明板5,透明板5的内部开设有测试孔6,测试孔6与密封块7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且测试孔6的孔深大小等于密封块7的高度大小,便于将密封块7快速安装在测试孔6内,且使得密封块7与测试孔6构成平面,测试孔6的内部安装有密封块7,透明板5的上方设置有滑槽8,滑槽8的内部安装有滑块9,滑块9与左紫铜管10和右紫铜管11的连接方式均为固定连接,且滑块9分别关于左紫铜管10和右紫铜管1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2个,加强左紫铜管10和右紫铜管11与PVC绝缘板1的连接,滑块9前方连接有左紫铜管10,左紫铜管10的右侧设置有右紫铜管11,左紫铜管10和右紫铜管11的顶端均焊接有导环12,左紫铜管10的内部开设有承接槽13;
如图1-4中连接孔2和连接杆3均等间距设置在PVC绝缘板1的内部,且连接杆3的横截面呈“T”字型结构,并且连接杆3与连接孔2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方便将PVC绝缘板1快速包围在动力电池端子的外表面上;
如图2中左紫铜管10和右紫铜管11均呈半圆形结构,且左紫铜管10与右紫铜管11的连接方式为卡槽连接,并且左紫铜管10和右紫铜管11均与PVC绝缘板1构成左右滑动结构,左紫铜管10和右紫铜管11通过滑块9在PVC绝缘板1内滑动,使得保护套能够保护不同大小的动力电池端子。
使用时,将动力电池端子放置在PVC绝缘板1上,根据动力电池端子的大小,在PVC绝缘板1上的滑槽8内滑动滑块9,由于滑块9与左紫铜管10和右紫铜管11的连接方式均为固定连接,从而左紫铜管10和右紫铜管11分别在PVC绝缘板1内左右滑动,调节左紫铜管10和右紫铜管11之间的距离,将动力电池端子的导体部分放置在左紫铜管10和右紫铜管11之间,当动力电池端子的导体部分外径小于左紫铜管10和右紫铜管11的内径之和时,由于右紫铜管11与左紫铜管10的连接方式为卡槽连接,将右紫铜管11放进左紫铜管10上的承接槽13内,然后将PVC绝缘板1盘绕在动力电池端子的外表面,由于连接孔2与连接杆3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将连接杆3快速安装在连接孔2内,完成保护套的安装工作;
当需要对动力电池端子进行测量和性能测试时,通过透明板5观察动力电池端子,由于测试孔6与密封块7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将密封块7从测试孔6内取下,然后使用外部工具,对动力电池端子的性能进行检测。
综上可得,1、该便于安装拆卸的动力电池用端子保护套装置,通过设置有PVC绝缘板1、连接孔2、连接杆3和撕拉板4,将PVC绝缘板1包围动力电池端子,然后通过连接孔2与连接杆3的卡合连接,将PVC绝缘板1安装在动力电池端子上,拉动撕拉板4,快速将连接杆3从连接孔2内抽出,方便PVC绝缘板1包住动力电池端子。
2、该便于安装拆卸的动力电池用端子保护套装置,通过设置有透明板5、测试孔6和密封块7,利用透明板5,便于观察动力电池端子,将密封块7从测试孔6上取下,利用外界工具,便于快速对动力电池性能进行测试。
3、该便于安装拆卸的动力电池用端子保护套装置,通过设置有左紫铜管10、右紫铜管11和导环12,左紫铜管10和右紫铜管11与PVC绝缘板1均构成左右滑动结构,使得保护套能够保护不同大小的动力电池端子,利用左紫铜管10和右紫铜管11包围动力电池端子,动力电池端子通过与左紫铜管10和右紫铜管11固定连接的导环12与外部导体连接,实现端子传递电信号和导电的作用。
4、该便于安装拆卸的动力电池用端子保护套装置,能够在动力电池端子上快速安装和拆卸保护套,便于观察动力电池端子,且方便对动力电池性能进行测试,保护套能够保护不同大小的动力电池端子,动力电池端子通过与左紫铜管10和右紫铜管11固定连接的导环12与外部导体连接,实现端子传递电信号和导电的作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