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插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踩踏式电源座。
背景技术
电源座的种类很多,近几年出现了一种新的电源座,即地埋式电源座,该电源座嵌入设置于地板中,虽然使用方便了,但是其弊端是这种地埋式的电源座的防水要求较高,外部的水容易进入到电源座中,因此我们需要在外部设置一防水盖,但是这种方式显然影响插座的外观,而且增加了制作成本,结构上更加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踩踏式电源座,可通过踩踏的方式将电源座升起,这样即可在升起的电源座的端面上实现用电,平时不使用时可隐藏电源插孔,有效起到防尘防水的目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踩踏式电源座,包括电源座以及外壳体,所述电源座装入于外壳体中,外壳体的上端面具有圆形开口腔,所述电源座顶部装入于圆形开口腔内,所述电源座包括第一电源座以及第二电源座,第一电源座以及第二电源座均呈半圆形,两者拼凑成一个圆形的电源座,所述第一电源座内设置有铜排组件,第一电源座与第二电源座的相对面为一平面,第一电源座的端面上设置有电源插孔,所述第一电源座以及第二电源座的底部均设置有一支撑脚,所述第一电源座以及第二电源座通过各自的支撑脚摆放于一个转动板上,所述第二电源座内部为空心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板的底部设置一支架,所述转动板的中间两侧通过转动销与支架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板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支撑部,所述支撑脚的底部摆放于支撑部上。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体的底面上设置有一支撑垫,所述第一电源座底部的支撑脚摆放于支撑垫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电源座的上端面凸出于第一电源座的上端面,所述第一电源座的重量大于第二电源座的重量,第一电源座上设置有电源线,该电源线为弹簧线,电源线穿过外壳体与室内电源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体的内壁固定设置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均设置一滑块,所述滑块装入于电源座两侧外壁设置的纵向滑槽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通过踩踏的方式将电源座升起,这样即可在升起的电源座的端面上实现用电,平时不使用时可隐藏电源插孔,有效起到防尘防水的目的,而且具有非常好的缓冲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编码分别为:1为第二电源座,2为滑块,3为外壳体,4为电源线,5为支撑垫,6为转动销,7为支架,8为转动板,9为支撑脚,12为连接杆,13为电源插孔,14为第一电源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踩踏式电源座,包括电源座以及外壳体3,电源座装入于外壳体3中,外壳体3的上端面具有圆形开口腔,电源座顶部装入于圆形开口腔内,电源座包括第一电源座14以及第二电源座1,第一电源座14以及第二电源座1均呈半圆形,两者拼凑成一个圆形的电源座,第一电源座14内设置有铜排组件,第一电源座14与第二电源座1的相对面为一平面,第一电源座14的端面上设置有电源插孔13,第一电源座14以及第二电源座1的底部均设置有一支撑脚9,第一电源座14以及第二电源座1通过各自的支撑脚9摆放于一个转动板8上,第二电源座1内部为空心结构。
其中,转动板的底部设置一支架7,转动板8的中间两侧通过转动销6与支架7转动连接。支架7采用杠杆的原理,一端翘起一端下降,充电时,我们只要在第二电源座上端面放置一样重物,保证第二电源座的重量大于第一电源座,即可保持第一电源座的升起状态。
本实施例中,转动板8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支撑部,支撑脚的底部摆放于支撑部上。外壳体的底面上设置有一支撑垫5,第一电源座底部的支撑脚摆放于支撑垫5上。当需要使用电源座时,只要踩踏在第二电源座的顶面上,即可将第一电源座向上顶出,露出第一电源座上的电源插孔,即可使用。
其中,第二电源座1的上端面凸出于第一电源座14的上端面,第一电源座的重量大于第二电源座的重量,第一电源座14上设置有电源线4,该电源线4为弹簧线,电源线4穿过外壳体与室内电源连接。由于第一电源座的重量大于第二电源座的重量,因此,在不使用时,第二电源座是伸出于第一电源座上端的,因此踩踏在第二电源座的顶部即可将第一电源座向外顶起。
其中,外壳体的内壁固定设置一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一侧均设置一滑块2,滑块2装入于电源座两侧外壁设置的纵向滑槽中。第一电源座14以及第二电源座1能够通过滑块与纵向滑槽实现导向,保证第一电源座以及第二电源座能够沿着纵向滑槽滑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通过踩踏的方式将电源座升起,这样即可在升起的电源座的端面上实现用电,平时不使用时可隐藏电源插孔,有效起到防尘防水的目的,而且具有非常好的缓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