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市政夜间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市政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比如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地铁,比如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管线:雨水,污水,上水,中水,电力(红线以外部分),电信,热力,燃气等,还有广场,城市绿化等的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而在市政工程施工时往往会在施工的四周设置防护栏放置外界的车辆或人员进入。
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发现现有的市政施工用防护装置不具有夜间灯照提示功能,致使夜间行驶的车辆或行人与防护装置碰撞造成人员受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夜间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旨在改善现有的市政施工用防护装置不具有夜间灯照提示功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市政夜间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栏和立柱,防护栏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立柱,且立柱与防护栏可拆卸连接,其中一个立柱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太阳能发电板,且立柱的内侧设置有蓄电池,防护栏的前端面靠近上下两端位置均设置有灯带,且灯带通过连接机构与立柱内侧的蓄电池电连接,蓄电池与太阳能发电板通过导线连接,防护栏的前端面还设置有缓冲机构,通过设置的太阳能发电板实现太阳能发电并为灯带提供照明电能,而设置的灯带实现夜间的警示作用避免夜间行驶的车辆或行人与防护栏碰撞造成人员受伤,具有较好的安全防护效果。
进一步的,防护栏的前端面设置有与灯带配合的T型卡槽,且防护栏的两端均设置有与立柱连接的转动套,通过设置的T型卡槽实现对灯带的安装固定。
进一步的,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板,缓冲板,面向防护栏的一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导向柱,导向柱上套设有弹簧,且导向柱的一端穿过防护栏固定设置有限位螺丝,缓冲板远离防护栏的一面均匀排布有缓冲垫,缓冲板通过设置的导向柱和弹簧实现在人员骑行撞在缓冲板上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人员收到较大的伤害。
进一步的,灯带截面形状设置为T型,且灯带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插头,第一插头的表面设置有导电柱,灯带通过第一插头和导电柱与连接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连接机构包括第二插头,第二插头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插头配合的插槽,插槽的内侧底部设置有与导电柱配合的导电插孔,第二插头的另一端设置有挡板,且挡板的一侧通过线缆与蓄电池连接,连接机构通过第二插头安插在T型卡槽内,并通过插槽与第一插头固定连接,设置的导电插孔与导电柱固定连接实现导电连接。
进一步的,立柱的两侧设置有与转动套配合的转动柱,且立柱的下端设置有与地面上的预埋螺丝固定连接的固定边,太阳能发电板的下端设置有与立柱连接的固定套,立柱通过转动柱与防护栏上的转动套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太阳能发电板实现太阳能发电并为灯带提供照明电能,而设置的灯带实现夜间的警示作用避免夜间行驶的车辆或行人与防护栏碰撞造成人员受伤,具有较好的安全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市政夜间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市政夜间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市政夜间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的缓冲机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市政夜间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的灯带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市政夜间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的连接机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市政夜间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的立柱示意图。
图中:1、防护栏;11、转动套;12、T型卡槽;2、缓冲机构;21、弹簧;22、导向柱;23、缓冲板;24、缓冲垫;3、灯带;31、第一插头;32、导电柱;4、立柱;41、转动柱;42、固定边;5、太阳能发电板;51、固定套;6、连接机构;61、第二插头;62、导电插头;63、插槽;64、挡板;65、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实施例1,具体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市政夜间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栏1和立柱4,防护栏1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立柱4,且立柱4与防护栏1可拆卸连接,其中一个立柱4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太阳能发电板5,且立柱4的内侧设置有蓄电池,防护栏1的前端面靠近上下两端位置均设置有灯带3,且灯带3通过连接机构6与立柱4内侧的蓄电池电连接,蓄电池与太阳能发电板5通过导线连接,防护栏1的前端面还设置有缓冲机构2,通过设置的太阳能发电板5实现太阳能发电并为灯带3提供照明电能,而设置的灯带3实现夜间的警示作用避免夜间行驶的车辆或行人与防护栏1碰撞造成人员受伤,具有较好的安全防护效果。
具体请参照图3所示,防护栏1的前端面设置有与灯带3配合的T型卡槽12,且防护栏1的两端均设置有与立柱4连接的转动套11,通过设置的T型卡槽12实现对灯带3的安装固定。
具体请参照图3所示,缓冲机构2包括缓冲板23,缓冲板23,面向防护栏1的一面均匀设置有多个导向柱22,导向柱22上套设有弹簧21,且导向柱22的一端穿过防护栏1固定设置有限位螺丝,缓冲板23远离防护栏1的一面均匀排布有缓冲垫24,缓冲板23通过设置的导向柱22和弹簧21实现在人员骑行撞在缓冲板23上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人员收到较大的伤害。
具体请参照图4所示,灯带3截面形状设置为T型,且灯带3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插头31,第一插头31的表面设置有导电柱32,灯带3通过第一插头31和导电柱32与连接机构6连接。
具体请参照图5所示,连接机构6包括第二插头61,第二插头61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插头31配合的插槽63,插槽63的内侧底部设置有与导电柱32配合的导电插孔62,第二插头61的另一端设置有挡板64,且挡板64的一侧通过线缆65与蓄电池连接,连接机构6通过第二插头61安插在T型卡槽12内,并通过插槽63与第一插头31固定连接,设置的导电插孔62与导电柱32固定连接实现导电连接。
具体请参照图6所示,立柱4的两侧设置有与转动套11配合的转动柱41,且立柱4的下端设置有与地面上的预埋螺丝固定连接的固定边42,太阳能发电板5的下端设置有与立柱4连接的固定套51,立柱4通过转动柱41与防护栏1上的转动套11转动连接。
工作原理: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立柱4上的固定边42与地面预埋螺丝固定,然后将防护栏1端部的转动套11套在立柱4上的转动柱41上,然后将连接机构6上的第二插头61安插在T型卡槽12内,使得第一插头31安插在插槽63内并使得导电柱32安插在导电插孔62内实现通电使得灯带3能够在夜间照明和警示。
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装置已基本能满足现有的市政施工用防护装置不具有夜间灯照提示功能的使用,但本着进一步完善其功能的宗旨,设计者对该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