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处理中的散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数据处理中心的水下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的兴起,大型超大型数据处理逐渐出现,相应的出现了众多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通过多个计算机硬件组成的集成式处理设备,以对海量的信息进行处理、计算等。
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数据中心的硬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就可能导致数据中心的硬件由于温度过高出现死机等问题,进而导致数据中心的部分或者全部功能无法正常发挥或运作。无论是设备、线路、端口,哪一点出现故障,都会导致网络通讯故障的出现。因此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需要对数据中心的设备进行一定的散热工作。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会有风冷或空调两种方式进行散热。但是数据中心一般占地面积较大,不管是采取风冷还是空调制冷,抑或是风冷与空调制冷相结合的方式,均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处理中心的水下散热装置,采用水冷的方式对数据中心进行散热处理,以节省电力;而且对水冷装置的冷却管道部分进行优化,使得冷却管道的各个区域的降温效果保持一致,确保冷却散热效果的同时便于进行维护,已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处理中心的水下散热装置,包括冷水机基体、水泵和三个冷却管道,所述冷水机基体的顶部设有注水口,所述冷水机基体的一侧分别开设有出水口与循环口,所述出水口处安装连通有出水管道,所述水泵的外部装配有固定框架,所述水泵与固定框架为一体式配合连接件安装至出水管道上。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道的表面均设有安装机构,三个所述冷却管道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上均安装有热敏阀,其中一个所述冷却管道与出水管道的一端连通,另一端所述冷却管道与回流管道连通,且所述回流管道安装连通在循环口。
优选的,所示热敏阀包括电磁阀、处理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电磁阀和温度传感器均与处理器连接;当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达到预设的阈值时,处理器控制电磁阀根据需要关闭或者打开。所述电磁阀、处理器和温度传感器均通过电源进行供电。所述预设的温度阈值为5℃,当温度大于等于5℃时,电磁阀为关闭状态;当温度低于5℃时,电磁阀打开。
优选的,所述冷水机基体内部设置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数据处理主机。所述数据处理主机通过有线的方式与外界进行数据传输。
优选的,所述冷水机基体内部的空腔与注入的水进行隔绝;所述冷水机基体采用非金属材质;所述数据处理主机通过无线的方式与外界进行数据传输。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道与回流管道之间通过螺钉配合连接有支撑架。
优选的,所述热敏阀为5℃常闭型热敏阀门。
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板的表面焊接有限位环套。
优选的,所述限位环套套接固定在冷却管道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回流管道与循环口与的连接处装配有流量计。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道与回流管道之间安装连通有第二连接管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数据处理中心的水下散热装置,采用水下水冷的方式对数据中心产生的大量热量进行散热处理,节省了大量的电力资源,且冷却效果稳定,极大地减少了系统死机的情形,提高了数据中心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的数据处理中心的水下散热装置,对水冷装置的冷却管道部分进行优化,使冷却管道分为多个部分彼此通过管道配合热敏阀进行连通,各个冷却管道分别通过安装机构固定在所需位置,当管道内的水温降至5℃以下时,热敏阀随之开启,使得循环水能够在各个冷却管道内进行流通,以此使得冷却管道的各个区域的降温效果保持一致。
3、本实用新型的数据处理中心的水下散热装置,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来增设或减少冷却管道的数量,确保冷却散热效果的同时便于进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水管道与回流管道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冷水机基体;2、注水口;3、出水口;4、循环口;5、出水管道;6、水泵;7、固定框架;8、连接件;9、冷却管道;10、安装机构;101、安装板;102、安装孔;103、限位环套;11、第一连接管道;12、热敏阀;13、回流管道;14、第二连接管道;15、流量计;16、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数据处理中心的水下散热装置,包括冷水机基体1、水泵6和三个冷却管道9,冷水机基体1的顶部设有注水口2,冷水机基体1的一侧分别开设有出水口3与循环口4,出水口3处安装连通有出水管道5,水泵6的外部装配有固定框架7,水泵6与固定框架7为一体式配合连接件8安装至出水管道5上。
所述冷却管道9的表面均设有安装机构10,安装机构10包括安装板101,安装板101的两侧开设有安装孔102,安装板101的表面焊接有限位环套103,限位环套103套接固定在冷却管道9的表面,通过此种结构来使得冷却管道9部分能够配合安装机构10固定在所需位置,确保整体稳固性。
所述冷却管道9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道11连通,第一连接管道11上均安装有热敏阀12,热敏阀12为5℃常闭型热敏阀门,使冷却管道9内的循环水温度降至5℃以下时自动打开热敏阀12进行下一个冷却管道9的注水,通过此种方式能够使各个冷却管道9的温度得到有效控制。
其中一个冷却管道9与出水管道5的一端连通,另一端冷却管道9与回流管道13连通,且回流管道13安装连通在循环口4,回流管道13与循环口4与的连接处装配有流量计15,用于检测实时流量,便于人工进行干预。出水管道5与回流管道13之间通过螺钉配合连接有支撑架16,使出水管道5与回流管道13之间互相关联,形成支撑结构,使管道整体的稳定性得到提升。
且在出水管道5与回流管道13之间安装连通有第二连接管道14,用于确保水泵6工作时的安全性,避免热敏阀12在闭合状态下水泵6的持续工作使管道内压力过大从而出现安全问题,此种结构能够在不影响出水管道5与冷却管道9的正常流通效果的情况下确保持续工作的安全性。
工作原理:通过注水口2对冷水机基体1内注水并进行冷却之后,通过水泵6将循环水抽出至出水管道5,并沿着出水管道5流至冷却管道9,冷却管道9受循环水温度影响对周边的硬件进行散热,且由于冷却管道9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道11配合热敏阀12进行连通,热敏阀12为5℃常闭型热敏阀门,热敏阀12在常温时(超过5℃)保持闭合状态,当冷却管道9内的循环水温度降至5℃以下时才能够自动打开热敏阀12进行下一个冷却管道9的注水,通过此种方式能够使各个冷却管道9的温度得到有效控制,进而使散热效果得到保障,循环水最终通过回流管道13循环至冷水机基体1内。能够根据具体需求来增设或减少冷却管道9的数量,确保冷却散热效果的同时便于进行维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