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炭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清理的煤炭破碎机。
背景技术
煤炭破碎机是针对煤炭行业新型研发的设备,煤炭破碎机主要是针对高水分含量的煤炭难破碎的难题,属于高效细碎设备,煤炭破碎机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因为物料含水率高,粉碎起来堵塞的弊病,煤炭破碎机最大的优点就是下雨天也可以正常生产。不像传统的破碎机一样,一旦物料含水率过高,就会发生堵塞,甚至会烧毁电机的。煤炭破碎机粉碎出来的粒度非常均匀,而传统的破碎机必须加道筛子才能筛选出理想的粒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清理的煤炭破碎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清理的煤炭破碎机,包括底座、铰链、右部壳体、左部壳体、进煤口、固定套、前固定板、后固定板、固定平台、固定板、驱动电机、齿辊,所述底座上端后部左右两侧分别通过铰链铰接固定有竖直方向的右部壳体与左部壳体,所述右部壳体与左部壳体上端对称开有水平方向的进煤口,两个所述进煤口下部外侧通过固定套固定,所述底座前部上端焊接固定有竖直方向的前固定板,所述底座后部上端焊接固定有竖直方向的后固定板,所述底座后部上端焊接固定有水平方向的固定平台,所述固定平台上端左右两部焊接固定有水平方向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端固定有水平方向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水平方向的齿辊。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固定套由前固定壳体、后固定壳体、第一螺接口、第二螺接口组成,所述前固定壳体后端左右两部向内侧开有水平方向的第一螺接口,所述后固定壳体前端左右两部向外侧开有水平方向的第二螺接口,所述第二螺接口与第一螺接口通过螺栓螺接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螺接口(15)与第二螺接口的长度皆为固定套外壁厚度的一半。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后固定板的高度与长度分别为前固定板的高度与长度减去右部壳体的厚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两个所述齿辊之间相互啮合。
所述底座内侧下部放置有用于盛放粉碎煤炭的器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进行煤炭粉碎时先将驱动电机开关打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齿辊进行转动,再将煤炭通过进煤口倒入,煤炭在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辊的作用下被粉碎,之后掉落进入盛放粉碎煤炭的器皿中;粉碎完毕后,将螺栓螺下,将固定套分离,左部壳体和右部壳体沿铰链转动分开后就可对内部进行清洁,清洁完成后再将两部壳体沿铰链转回,使用固定套固定即可,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可快速对粉碎机内部进行清理,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部壳体与右部壳体分离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套部分分离视图。
图中:1、底座,2、铰链,3、右部壳体,4、左部壳体,5、进煤口,6、固定套,7、前固定板,8、后固定板,9、固定平台,10、固定板,11、驱动电机,12、齿辊,13、前固定壳体,14、后固定壳体,15、第一螺接口,16、第二螺接口,17、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3所示,一种方便清理的煤炭破碎机,包括底座1、铰链2、右部壳体3、左部壳体4、进煤口5、固定套6、前固定板7、后固定板8、固定平台9、固定板10、驱动电机11、齿辊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后部左右两侧分别通过铰链2铰接固定有竖直方向的右部壳体3与左部壳体4,所述右部壳体3与左部壳体4上端对称开有水平方向的进煤口5,两个所述进煤口5下部外侧通过固定套6固定,所述底座1前部上端焊接固定有竖直方向的前固定板7,所述底座1后部上端焊接固定有竖直方向的后固定板8,所述底座1后部上端焊接固定有水平方向的固定平台9,所述固定平台9上端左右两部焊接固定有水平方向的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上端固定有水平方向的驱动电机11,所述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连接有水平方向的齿辊12。
所述固定套6由前固定壳体13、后固定壳体14、第一螺接口15、第二螺接口16组成,所述前固定壳体13后端左右两部向内侧开有水平方向的第一螺接口15,所述后固定壳体14前端左右两部向外侧开有水平方向的第二螺接口16,所述第二螺接口16与第一螺接口15通过螺栓17螺接固定。
所述第一螺接口15与第二螺接口16的长度皆为固定套6外壁厚度的一半。
所述后固定板8的高度与长度分别为前固定板7的高度与长度减去右部壳体3的厚度。
两个所述齿辊12之间相互啮合。
所述底座1内侧下部放置有用于盛放粉碎煤炭的器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煤炭粉碎时先将驱动电机开关打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齿辊进行转动,再将煤炭通过进煤口倒入,煤炭在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辊的作用下被粉碎,之后掉落进入盛放粉碎煤炭的器皿中;粉碎完毕后,将螺栓螺下,将固定套分离,左部壳体和右部壳体沿铰链转动分开后就可对内部进行清洁,清洁完成后再将两部壳体沿铰链转回,使用固定套固定即可。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