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组培箱。
背景技术
传统的组培箱多数使用的机械式温度表和湿度表,测量的精度较低,并且当培养仓内的湿度和温度高于或低于培养苗需求值时,需要人工进行干预,这样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工的工作量,并且人工调整温度和湿度的准确值并不是太准确,不利于培养苗的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组培箱,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组培箱,包括框架、储物门板、把手、托盘、培养仓门板、合页、微电脑、亚克力板、水管、红外传感器、固定卡扣、灯管、支管、雾化喷头、换气扇,所述储物门板共有四个,每两个为一组铰接在框架的下部,且每个储物门板外壁均使用螺丝固定有把手,所述托盘共有四个,使用螺丝等距安装在框架内部,将框架内部空间等分为五部分,且每个部分的左右两侧和后侧均使用亚克力板密封,而前侧则通过四个合页将两个培养仓门板铰接在框架的左右两侧,使其以合页为轴心,可以旋转180°,对每层的空间进行封闭,所述微电脑嵌装在每层左培养仓门板的左上角,所述换气扇嵌装在每层右培养仓门板的右上角,水管由框架顶端的左后方插入框架内部,并贯穿每一层的托盘,所述红外传感器每层设有五个,使用吸盘等距固定在每层左侧亚克力板内壁上,所述灯管和支管使用固定卡扣等距安装在每层培养仓的顶部,其中支管与水管相连,且支管的底端等距安装有雾化喷头。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微电脑的后部安装有内置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且实时监控培养箱内的温度和湿度,并自动通过灯管、支管、换气扇进行调整,直至预设值。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红外传感器起到苗高的作用,当培育苗达到红外传感器所在高度,红外传感器会通过微电脑的显示屏进行提示。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框架的下部为两个一体式的储物柜,用于存放培育用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背面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的微电脑对组培箱内的环境实时监控,自行维持预设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并且在组培箱的内壁安装有等距排列的红外传感器,当苗高达到红外传感器所在高度时,红外传感器会通过微电脑显示屏上进行提示,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组培箱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有效降低人工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部局部放大图。
图中:框架1、储物门板2、把手3、托盘4、培养仓门板5、合页6、微电脑7、亚克力板8、水管9、红外传感器10、固定卡扣11、灯管12、支管13、雾化喷头14、换气扇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新型组培箱,包括框架1、储物门板2、把手3、托盘4、培养仓门板5、合页6、微电脑7、亚克力板8、水管9、红外传感器10、固定卡扣11、灯管12、支管13、雾化喷头14、换气扇15,所述储物门板2共有四个,每两个为一组铰接在框架1的下部,且每个储物门板2外壁均使用螺丝固定有把手3,所述托盘4共有四个,使用螺丝等距安装在框架1内部,将框架1内部空间等分为五部分,且每个部分的左右两侧和后侧均使用亚克力板8密封,而前侧则通过四个合页6将两个培养仓门板5铰接在框架1的左右两侧,使其以合页6为轴心,可以旋转180°,对每层的空间进行封闭,所述微电脑7嵌装在每层左培养仓门板5的左上角,所述换气扇15嵌装在每层右培养仓门板5的右上角,水管9由框架1顶端的左后方插入框架1内部,并贯穿每一层的托盘4,所述红外传感器10每层设有五个,使用吸盘等距固定在每层左侧亚克力板8内壁上,所述灯管12和支管13使用固定卡扣11等距安装在每层培养仓的顶部,其中支管13与水管9相连,且支管13的底端等距安装有雾化喷头14。
所述微电脑7的后部安装有内置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且实时监控培养箱内的温度和湿度,并自动通过灯管12、支管13、换气扇15进行调整,直至预设值。
所述红外传感器10起到苗高的作用,当培育苗达到红外传感器10所在高度,红外传感器10会通过微电脑的显示屏进行提示。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框架1的下部为两个一体式的储物柜,用于存放培育用品。
本实用新型通过背面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的微电脑对组培箱内的环境实时监控,自行维持预设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并且在组培箱的内壁安装有等距排列的红外传感器,当苗高达到红外传感器所在高度时,红外传感器会通过微电脑显示屏上进行提示,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组培箱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有效降低人工的工作量。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