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安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隧道灭火车。
背景技术
隧道灭火车是指通过沿着轨道按照固定的线路进行移动,来对火灾进行扑灭的装置,不需要人工去对火焰进行扑灭,随着现在交通的发展使得火车的行驶也越来越广,而隧道也会越来越多,但现在的隧道在发生火灾的时候要对其进行扑灭十分的麻烦,现有的灭火车都是通过沿着导轨进行反复的移动然后喷洒出水流来对隧道中的火焰进行扑灭,但是现有隧道在发生火灾的时候会产生大量含有灰烬的空气,而且因为隧道内狭窄的环境导致无法有效的排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于解决隧道灭火车在进行灭火的时候无法有效将隧道内产生的带有灰烬的空气排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导轨隧道灭火车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导轨隧道灭火车,包括主体、导轨和灭火车,所述主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轨,所述导轨的下方中部嵌入设置有灭火车,所述灭火车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喷口301;
所述导轨包括活塞口、排气管、排气口、斜板和进气管,所述活塞口嵌入设置于导轨中部左右两侧,所述排气管嵌入设置于导轨内部左右两侧,所述排气口开口设置于导轨中部一侧,所述斜板固定连接于排气口的中部,所述进气管开口设置于导轨内部一侧;
所述活塞口包括压迫槽、压缩槽、复位弹簧、旋转轴和压迫环,所述压迫槽固定连接于活塞口的顶端,所述压缩槽开口设置于活塞口的一侧中部,所述复位弹簧嵌入设置于压缩槽的中部,所述旋转轴嵌入设置于压缩槽的中部一侧,所述压迫环固定连接于活塞口的底端一侧。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压迫槽为表面带有一定的弧度弯曲设置。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压缩槽为活塞口的中部开口设置的缝隙,且压缩槽通过中部的复位弹簧和旋转轴相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复位弹簧的中部设置有由两部分直径不一的导杆相互契合设置一起的稳定杆。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压迫环为活塞口顶端处设置有的半圆形状的凹槽,且凹槽部分与排气管的表面固定连接一起。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排气口没一列设置有三个开口,且三个开口的宽度与导轨的一致。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斜板为排气口的开口内部呈向中心倾斜向下设置形成上宽下窄状设置。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气管为导轨的内部开口设置的长方形状的开槽,且开槽于排气口接通。
有益效果:
(1)该种导轨隧道灭火车设置有活塞口,在灭火车移动的时候滚轮会对活塞口上的压迫槽进行挤压,使得活塞口的一侧下降,在一侧下降的时候压缩槽的一侧会压缩合拢在以前,同时因为中部旋转轴的原因使得活塞口的另一侧会上升,而在一侧压缩槽合拢的时候压力会传递到底端的压迫环上,使得压迫环将排气管收缩起来,然后在灭火车往回的时候会对上升的另一侧压下,而下降的一侧在上升将排气管松开,而另一侧的排气管就会收缩,这样反复的对排气管进行挤压来产生气压将外部的空气从活塞口中部的开口吸入和加速的排出。
(2)同时在导轨上设置有排气口,在灭火车移动的速度到的一定时速的时候在经过排气口的时候会在变产生气流,将排气口内部周围的空气抽离,使得内部的空气气压与外部的不一致产生负气压来将外部的空气吸入进气管,使得能够对隧道内的灰烬进行抽出,最高吸入的灰烬空气会通过进气管排出隧道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导轨的局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导轨的侧视局部解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4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活塞口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中:主体1、导轨2、活塞口201、压迫槽2011、压缩槽2012、复位弹簧2013、旋转轴2014、压迫环2015、排气管202、排气口203、斜板2031、进气管204、灭火车3、喷口301。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轨隧道灭火车,包括主体1、导轨2和灭火车3,主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轨2,导轨2的下方中部嵌入设置有灭火车3,灭火车3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喷口301;
导轨2包括活塞口201、排气管202、排气口203、斜板2031和进气管204,活塞口201嵌入设置于导轨2中部左右两侧,排气管202嵌入设置于导轨2内部左右两侧,排气口203开口设置于导轨2中部一侧,斜板2031固定连接于排气口203的中部,进气管204开口设置于导轨2内部一侧;
活塞口201包括压迫槽2011、压缩槽2012、复位弹簧2013、旋转轴2014和压迫环2015,压迫槽2011固定连接于活塞口201的顶端,压缩槽2012开口设置于活塞口201的一侧中部,复位弹簧2013嵌入设置于压缩槽2012的中部,旋转轴2014嵌入设置于压缩槽2012的中部一侧,压迫环2015固定连接于活塞口201的底端一侧。
其中,压迫槽2011为表面带有一定的弧度弯曲设置,通过压迫槽2011的弯曲弧度能够让滑轮压过的时候将一侧压下,然后另一侧抬起做活塞运动。
其中,压缩槽2012为活塞口201的中部开口设置的缝隙,且压缩槽2012通过中部的复位弹簧2013和旋转轴2014相连接在一起,通过压缩槽2012能够让活塞口201更加方便的进行左右的升降。
其中,复位弹簧2013的中部设置有由两部分直径不一的导杆相互契合设置一起的稳定杆,通过复位弹簧2013能够让其活塞口201的一侧被压下的时候不会因为灭火车移动时产生的震动而另一侧的上升。
其中,压迫环2015为活塞口201顶端处设置有的半圆形状的凹槽,且凹槽部分与排气管202的表面固定连接一起,通过压迫环2015能够在活塞口201的一侧下降的时候对排气管203进行压缩,使得排气管203内部的空气加速排出和抽空。
其中,排气口203没一列设置有三个开口,且三个开口的宽度与导轨2的一致,通过在灭火车快速通过的时候会在排气口203的表面产生气流来将排气口203内部一部分的空气进行抽空,使得其内部的空气气压与外部的不一致产生负气压来将外部的空气吸入进气,使得能够对隧道内的灰烬进行抽出。
其中,斜板2031为排气口203的开口内部呈向中心倾斜向下设置形成上宽下窄状设置,通过斜板2031能够在灰烬进入的时候不会轻易在从排气口203飘出。
其中,进气管204为导轨2的内部开口设置的长方形状的开槽,且开槽于排气口203接通,通过进气管204能够将排气口203吸入的空气快速的排出隧道外。
工作原理:
首先将水流注入进灭火车3中,然后灭火车3会沿着隧道顶端的导轨2进行移动,在移动的同时通过喷口301将水流喷出来对隧道内的火焰进行扑灭,同时在灭火车3移动的时候滚轮会对活塞口201上的压迫槽2011进行挤压,使得活塞口201的一侧下降,在一侧下降的时候压缩槽2012的一侧会压缩合拢在以前,同时因为中部旋转轴2014的原因使得活塞口201的另一侧会上升,而在一侧压缩槽2012合拢的时候压力会传递到底端的压迫环2015上,使得压迫环2015将排气管202收缩起来,然后在灭火车3往回的时候会对上升的另一侧压下,而下降的一侧在上升将排气管202松开,而另一侧的排气管202就会收缩,这样反复的对排气管202进行挤压来产生气压将外部的空气从活塞口201中部的开口吸入和加速的排出,同时在灭火车3移动的速度到的一定时速的时候在经过排气口203的时候会在变产生气流,将排气口203内部周围的空气抽离,使得内部的空气气压与外部的不一致产生负气压来将外部的空气吸入进气管204,使得能够对隧道内的灰烬进行抽出,最高吸入的灰烬空气会通过进气管204排出隧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