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板去毛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曲面形钢板契合挤压磨锉去毛刺装置。
背景技术
大跨度多曲面钢板是一种通过工业加工将平面钢板变成具有一定挠度的波浪形钢板,近年来室内大跨度空间逐渐增多,如剧院、展厅、报告厅等室内装饰吊顶采用弧形、异形、多曲面钢材等,还可以在农村或工地的简易房屋顶进行铺设,减少建房施工量,既可以防止雨水的浸泡又可以防止暴晒,但是因为其多曲面多挠度的钢板在切割后边缘留有许多毛刺和小裂纹,不易人工去除,很容易在施工时对工人的双手造成割或刺伤,而且毛刺突起在外力的干扰下,受到压力时造成钢板边缘开裂,使钢板出现裂纹,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给施工增加了很大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新型通过喷漆与人工处理的手段太过复杂繁琐,过多的浪费资源,影响生产效率,无法解决解放社会生产力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多曲面多挠度的钢板在切割后边缘留有许多毛刺和小裂纹,不易人工去除,很容易在施工时对工人的双手造成割或刺伤,而且毛刺突起在外力的干扰下,受到压力时造成钢板边缘开裂,使钢板出现裂纹,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给施工增加了很大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新型通过喷漆与人工处理的手段太过复杂繁琐,过多的浪费资源,影响生产效率,无法解决解放社会生产力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曲面形钢板契合挤压磨锉去毛刺装置。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多曲面形钢板契合挤压磨锉去毛刺装置,包括支撑架、工作台、双边传动磨锉机构、移动式双面打磨机构、第一挤压模块、控制显示屏、第一清污阀、第二清污阀、底脚、第二挤压模块、红外传感器和曲面钢板,所述支撑架顶端左右部均与工作台进行焊接,所述支撑架内中部设置有双边传动磨锉机构,并且双边传动磨锉机构左底端与工作台相连接,所述支撑架内中底端与第一挤压模块进行焊接,所述支撑架左侧上部与控制显示屏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撑架左侧下部通过转轴与第一清污阀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右侧下部通过转轴与第二清污阀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底端左右部均与底脚进行焊接,所述工作台内中部与移动式双面打磨机构进行焊接,并且移动式双面打磨机构左侧下部与双边传动磨锉机构相连接,所述工作台底端中右部设置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移动式双面打磨机构内中顶部设置有第二挤压模块,所述第一挤压模块顶端中部设置有曲面钢板。
进一步的,所述双边传动磨锉机构还包括变速电机、第一锥齿轮、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五锥齿轮、第三传动轮、第一双边锉刀机构、第一升降辊、第六锥齿轮、第七锥齿轮、第八锥齿轮、第九锥齿轮、第十锥齿轮、第十一锥齿轮、第十二锥齿轮、第十三锥齿轮、第七传动轮、第二双边锉刀机构和第二升降辊,所述变速电机右侧轴心与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变速电机转轴外表面中左部与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外表面底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二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锥齿轮位于第二传动轮的右侧,所述第二锥齿轮外表面底端与第三锥齿轮通过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四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四锥齿轮位于第二锥齿轮的右侧,所述第三锥齿轮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六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四锥齿轮外表面后端与第五锥齿轮通过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锥齿轮轴心与第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轮外表面右上部通过皮带与第一双边锉刀机构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轮外表面右下部通过皮带与第一升降辊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升降辊外表面右上部通过皮带与第一双边锉刀机构相连接,所述第六锥齿轮外表面右侧与第七锥齿轮通过齿轮啮合,所述第七锥齿轮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八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八锥齿轮外表面顶端与第九锥齿轮通过齿轮啮合,所述第九锥齿轮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十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十锥齿轮外表面右侧与第十一锥齿轮通过齿轮啮合,所述第十一锥齿轮轴心通过转轴第十二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十二锥齿轮外表面后端与第十三锥齿轮通过齿轮啮合,所述第十三锥齿轮轴心与第七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七传动轮外表面左上部通过皮带与第二双边锉刀机构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七传动轮外表面左下部通过皮带与第二升降辊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升降辊外表面左上部通过皮带与第二双边锉刀机构相连接,所述变速电机底端与工作台相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外表面顶端与移动式双面打磨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轮后端轴心与支撑架相连接,所述第一双边锉刀机构顶端左部与移动式双面打磨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辊后侧中心与支撑架相连接,所述第七传动轮后侧轴心与支撑架相连接,所述第二双边锉刀机构顶端右部与移动式双面打磨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二升降辊后侧中心与支撑架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式双面打磨机构还包括中空式龙门架、第一滑杆、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第一固定块、第一滑槽、第一伸缩杆、第三电动推杆、第二固定块、第二滑槽、第二伸缩杆、第四电动推杆、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第十四锥齿轮、第十五锥齿轮、第十六锥齿轮、第十七锥齿轮和第十八锥齿轮,所述中空式龙门架内中上部设置有第一滑杆,所述中空式龙门架内右部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套接,并且第一电动推杆顶端与第一滑杆相连接,所述中空式龙门架内左部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套接,并且第二电动推杆顶端与第一滑杆相连接,所述中空式龙门架内右侧下部与第一固定块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一固定块右侧与第一电动推杆相连接,所述中空式龙门架底端右部与第一滑槽进行焊接,并且第一滑槽内中部与第一电动推杆相连接,所述中空式龙门架内左侧下部与第二固定块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二固定块左侧与第二电动推杆相连接,所述中空式龙门架底端左部与第二滑槽进行焊接,并且第二滑槽内中部与第二电动推杆相连接,所述中空式龙门架前侧中上部设置有第四传动轮,所述中空式龙门架顶端中左部设置有第五传动轮,所述第一固定块底端左部与第一伸缩杆进行焊接,所述第一伸缩杆左侧下部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焊接,所述第二固定块底端右部与第二伸缩杆进行焊接,所述第二伸缩杆右侧下部与第四电动推杆进行焊接,所述第四传动轮外表面左上侧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五传动轮轴心与第十四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十四锥齿轮外表面左侧与第十五锥齿轮通过齿轮啮合,所述第十五锥齿轮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十六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十六锥齿轮外表面顶端与第十七锥齿轮通过齿轮啮合,所述第十七锥齿轮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十八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所述中空式龙门架底端左右侧与工作台相连接,所述中空式龙门架内中顶端与第二挤压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一滑槽底端与双边传动磨锉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二滑槽底端与双边传动磨锉机构相连接,所述第十八锥齿轮外表面左侧与双边传动磨锉机构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双边锉刀机构还包括第五电动推杆、第六传动轮、第六电动推杆、第一锉刀、第七电动推杆和第二锉刀,所述第五电动推杆右端与第六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六传动轮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六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六传动轮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七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七电动推杆位于第六电动推杆的前侧,所述第六电动推杆右侧与第一锉刀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七电动推杆右侧与第二锉刀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五电动推杆顶端左部与第二滑槽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电动推杆外表面中心左部和第四电动推杆外表面中心右部均设置有砂布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挤压模块和第二挤压模块内部设置有多个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辊和第二升降辊后侧中心均设置有一个长方形孔槽。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顶端右侧设置有一个气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多曲面多挠度的钢板在切割后边缘留有许多毛刺和小裂纹,不易人工去除,很容易在施工时对工人的双手造成割或刺伤,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给施工增加了很大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新型通过喷漆与人工处理的手段太过复杂繁琐,过多的浪费资源,影响生产效率,无法解决解放社会生产力的问题,设计了双边传动磨锉机构和移动式双面打磨机构,通过双边传动磨锉机构联动移动式双面打磨机构,移动式双面打磨机构对多曲面钢板进行快速挤压,压平毛刺,同时对未压平后的钢板边缘毛刺、切割裂纹和受挤压后可能出现的小裂纹进行再次磨锉,然后通过双边传动磨锉机构对磨锉后的钢板进行快速往复打磨,以使钢板边缘变得光滑整洁,从而达到了对多曲面的钢板进行快速契合挤压,保留钢板原状,同时避免因毛刺突起受压不均造成钢板边缘开裂,对钢板边缘裂纹进行双边磨锉,使钢板上下边缘达到光滑整洁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双边传动磨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移动式双面打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双边锉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四传动轮和丝杆组合结构右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C区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挤压模块、曲面钢板和第二挤压模块组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支撑架,2-工作台,3-双边传动磨锉机构,4-移动式双面打磨机构,5-第一挤压模块,6-控制显示屏,7-第一清污阀,8-第二清污阀,9-底脚,10-第二挤压模块,11-红外传感器,12-曲面钢板,301-变速电机,302-第一锥齿轮,303-第一传动轮,304-第二传动轮,305-第二锥齿轮,306-第三锥齿轮,307-第四锥齿轮,308-第五锥齿轮,309-第三传动轮,3010-第一双边锉刀机构,3011-第一升降辊,3012-第六锥齿轮,3013-第七锥齿轮,3014-第八锥齿轮,3015-第九锥齿轮,3016-第十锥齿轮,3017-第十一锥齿轮,3018-第十二锥齿轮,3019-第十三锥齿轮,3020-第七传动轮,3021-第二升降辊,3022-第二双边锉刀机构,401-中空式龙门架,402-第一滑杆,403-第一电动推杆,404-第二电动推杆,405-第一固定块,406-第一滑槽,407-第一伸缩杆,408-第三电动推杆,409-第二固定块,4010-第二滑槽,4011-第二伸缩杆,4012-第四电动推杆,4013-第四传动轮,4014-第五传动轮,4015-第十四锥齿轮,4016-第十五锥齿轮,4017-第十六锥齿轮,4018-第十七锥齿轮,4019-第十八锥齿轮,30101-第五电动推杆,30102-第六传动轮,30103-第六电动推杆,30104-第一锉刀,30105-第七电动推杆,30106-第二锉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多曲面形钢板契合挤压磨锉去毛刺装置,如图1-7所示,包括支撑架1、工作台2、双边传动磨锉机构3、移动式双面打磨机构4、第一挤压模块5、控制显示屏6、第一清污阀7、第二清污阀8、底脚9、第二挤压模块10、红外传感器11和曲面钢板12,所述支撑架1顶端左右部均与工作台2进行焊接,所述支撑架1内中部设置有双边传动磨锉机构3,并且双边传动磨锉机构3左底端与工作台2相连接,所述支撑架1内中底端与第一挤压模块5进行焊接,所述支撑架1左侧上部与控制显示屏6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撑架1左侧下部通过转轴与第一清污阀7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1右侧下部通过转轴与第二清污阀8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1底端左右部均与底脚9进行焊接,所述工作台2内中部与移动式双面打磨机构4进行焊接,并且移动式双面打磨机构4左侧下部与双边传动磨锉机构3相连接,所述工作台2底端中右部设置有红外传感器11,所述移动式双面打磨机构4内中顶部设置有第二挤压模块10,所述第一挤压模块5顶端中部设置有曲面钢板12。
所述双边传动磨锉机构3还包括变速电机301、第一锥齿轮302、第一传动轮303、第二传动轮304、第二锥齿轮305、第三锥齿轮306、第四锥齿轮307、第五锥齿轮308、第三传动轮309、第一双边锉刀机构3010、第一升降辊3011、第六锥齿轮3012、第七锥齿轮3013、第八锥齿轮3014、第九锥齿轮3015、第十锥齿轮3016、第十一锥齿轮3017、第十二锥齿轮3018、第十三锥齿轮3019、第七传动轮3020、第二双边锉刀机构3022和第二升降辊3021,所述变速电机301右侧轴心与第一锥齿轮302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变速电机301转轴外表面中左部与第一传动轮303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303外表面底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304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304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二锥齿轮305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锥齿轮305位于第二传动轮304的右侧,所述第二锥齿轮305外表面底端与第三锥齿轮306通过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305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四锥齿轮307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四锥齿轮307位于第二锥齿轮305的右侧,所述第三锥齿轮306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六锥齿轮3012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四锥齿轮307外表面后端与第五锥齿轮308通过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锥齿轮308轴心与第三传动轮309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轮309外表面右上部通过皮带与第一双边锉刀机构3010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轮309外表面右下部通过皮带与第一升降辊3011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一升降辊3011外表面右上部通过皮带与第一双边锉刀机构3010相连接,所述第六锥齿轮3012外表面右侧与第七锥齿轮3013通过齿轮啮合,所述第七锥齿轮3013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八锥齿轮3014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八锥齿轮3014外表面顶端与第九锥齿轮3015通过齿轮啮合,所述第九锥齿轮3015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十锥齿轮3016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十锥齿轮3016外表面右侧与第十一锥齿轮3017通过齿轮啮合,所述第十一锥齿轮3017轴心通过转轴第十二锥齿轮3018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十二锥齿轮3018外表面后端与第十三锥齿轮3019通过齿轮啮合,所述第十三锥齿轮3019轴心与第七传动轮3020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七传动轮3020外表面左上部通过皮带与第二双边锉刀机构3022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七传动轮3020外表面左下部通过皮带与第二升降辊3021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升降辊3021外表面左上部通过皮带与第二双边锉刀机构3022相连接,所述变速电机301底端与工作台2相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302外表面顶端与移动式双面打磨机构4相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轮309后端轴心与支撑架1相连接,所述第一双边锉刀机构3010顶端左部与移动式双面打磨机构4相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辊3011后侧中心与支撑架1相连接,所述第七传动轮3020后侧轴心与支撑架1相连接,所述第二双边锉刀机构3022顶端右部与移动式双面打磨机构4相连接,所述第二升降辊3021后侧中心与支撑架1相连接。
所述移动式双面打磨机构4还包括中空式龙门架401、第一滑杆402、第一电动推杆403、第二电动推杆404、第一固定块405、第一滑槽406、第一伸缩杆407、第三电动推杆408、第二固定块409、第二滑槽4010、第二伸缩杆4011、第四电动推杆4012、第四传动轮4013、第五传动轮4014、第十四锥齿轮4015、第十五锥齿轮4016、第十六锥齿轮4017、第十七锥齿轮4018和第十八锥齿轮4019,所述中空式龙门架401内中上部设置有第一滑杆402,所述中空式龙门架401内右部与第一电动推杆403进行套接,并且第一电动推杆403顶端与第一滑杆402相连接,所述中空式龙门架401内左部与第二电动推杆404进行套接,并且第二电动推杆404顶端与第一滑杆402相连接,所述中空式龙门架401内右侧下部与第一固定块405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一固定块405右侧与第一电动推杆403相连接,所述中空式龙门架401底端右部与第一滑槽406进行焊接,并且第一滑槽406内中部与第一电动推杆403相连接,所述中空式龙门架401内左侧下部与第二固定块409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二固定块409左侧与第二电动推杆404相连接,所述中空式龙门架401底端左部与第二滑槽4010进行焊接,并且第二滑槽4010内中部与第二电动推杆404相连接,所述中空式龙门架401前侧中上部设置有第四传动轮4013,所述中空式龙门架401顶端中左部设置有第五传动轮4014,所述第一固定块405底端左部与第一伸缩杆407进行焊接,所述第一伸缩杆407左侧下部与第三电动推杆408进行焊接,所述第二固定块409底端右部与第二伸缩杆4011进行焊接,所述第二伸缩杆4011右侧下部与第四电动推杆4012进行焊接,所述第四传动轮4013外表面左上侧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4014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五传动轮4014轴心与第十四锥齿轮4015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十四锥齿轮4015外表面左侧与第十五锥齿轮4016通过齿轮啮合,所述第十五锥齿轮4016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十六锥齿轮4017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十六锥齿轮4017外表面顶端与第十七锥齿轮4018通过齿轮啮合,所述第十七锥齿轮4018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十八锥齿轮4019进行转动连接,所述中空式龙门架401底端左右侧与工作台2相连接,所述中空式龙门架401内中顶端与第二挤压模块10相连接,所述第一滑槽406底端与双边传动磨锉机构3相连接,所述第二滑槽4010底端与双边传动磨锉机构3相连接,所述第十八锥齿轮4019外表面左侧与双边传动磨锉机构3相连接。
所述第一双边锉刀机构3010还包括第五电动推杆30101、第六传动轮30102、第六电动推杆30103、第一锉刀30104、第七电动推杆30105和第二锉刀30106,所述第五电动推杆30101右端与第六传动轮30102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六传动轮30102轴心通过转轴与第六电动推杆30103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六传动轮30102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七电动推杆30105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七电动推杆30105位于第六电动推杆30103的前侧,所述第六电动推杆30103右侧与第一锉刀30104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七电动推杆30105右侧与第二锉刀30106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五电动推杆30101顶端左部与第二滑槽4010相连接。
所述第三电动推杆408外表面中心左部和第四电动推杆4012外表面中心右部均设置有砂布套。
所述第一挤压模块5和第二挤压模块10内部设置有多个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一升降辊3011和第二升降辊3021后侧中心均设置有一个长方形孔槽。
所述工作台2顶端右侧设置有一个气泵。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曲面形钢板契合挤压磨锉去毛刺装置防置在将要使用的位置,使用前先对该装置进行安检,以确保装置在使用时的安全性,然后外接电源,首先将所要去除毛刺的多曲面形钢板通过人工防置在工作台2上,然后再打开控制显示屏6,通过操作程序时第一挤压模块5缓缓向上移动到一定的高度,以使多曲面形钢板能够防置再上面,再通过启动变速电机301使与挤压无关的部件进行调整,以免造成误碰,使装置损坏,再然后通过控制显示屏6操作程序使第二挤压模块10向下移动,第二挤压模块10和第一挤压模块5内部由许多可伸缩的顶底端面积微小的长方体组成,可以根据不同钢板的表面进行调整契合,两者同时向中间进行挤压,同时避免了因毛刺突起受压不均造成钢板边缘开裂,以使毛刺压平,再然后挤压到一定程度后,由其内部的压力传感器对没有压到钢板的挤压块进行复位,达到只保留挤压在钢板中间的挤压块,使钢板保持一种稳定悬空的状态,然后变速电机301带动第一双边锉刀机构3010和第二双边锉刀机构3022转动,对挤压后的钢板边缘还存在细小毛刺和小裂纹进行打磨,以使钢板边缘变得光滑整洁,避免了钢板在施工时因毛刺突起和小裂纹受外力干扰而开裂,通过红外传感器11对第一锉刀30104和第二锉刀30106的位置进行不断的调整,然后双边传动磨锉机构3联动移动式双面打磨机构4,再然后第四传动轮4013转动带动中空式龙门架401内中顶部的丝杆转动,使套接在丝杆上的第一滑杆402进行前后往复滑动,再然后第一电动推杆403和第二电动推杆404滑动,带动底端的第一双边锉刀机构3010和第二双边锉刀机构3022滑动,同时第三传动轮309、第一双边锉刀机构3010和第一升降辊3011组成可使皮带伸缩的组合,第一升降辊3011因皮带受力上升,同时其后侧中心设置有可自行下降的部件,能够配合皮带的伸缩,使其达到合适的松紧程度,同时使第一双边锉刀机构3010在前后移动的同时可以调整转动,使第六电动推杆30103和第七电动推杆30105可以进行多角度的转动,然后锉刀可接触到不同高度的曲面边缘,再然后进行磨锉之后,第一双边锉刀机构3010和第二双边锉刀机构3022撤离,第三电动推杆408和第四电动推杆4012带有砂布套的一端靠近钢板毛刺边缘处,然后由第一电动推杆403和第二电动推杆404滑动带动第三电动推杆408和第四电动推杆4012在钢板表面进行往复磨擦,通过第一伸缩杆407和第二伸缩杆4011可适应不同深度的曲面,打磨钢板顶端后,控制第一伸缩杆407和第二伸缩杆4011进行伸缩,可继续对钢板底端进行再次打磨,达到了对多曲面的钢板进行快速契合挤压,保留钢板的原状,同时避免因毛刺突起受压不均造成钢板边缘开裂,移动式双边磨锉使钢板上下边缘变得光滑整洁,不易割刺伤工人的手指,避免了钢板在施工时因毛刺突起和小裂纹受外力干扰而开裂,减少了安全隐患。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