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污水处理沉降池。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沉降池,以解决现有的污水处理沉降池其污水杂质的沉降速率较慢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处理沉降池,包括沉降池、V型淤泥池、入水孔、安装轴、导流板、排污管、斜板、安装转轴、导流通孔、限位板,沉降池池体上端位置水泥建筑成型有限位板,限位板板体钻设有入水孔,沉降池底部为水泥浇筑成型的V型淤泥池,导流板连接安装有排污管,沉降池侧壁使用螺栓安装有安装轴,两安装轴之间使用安装转轴固定安装斜板,斜板板体钻设有导流通孔。
优选的,所述安装转轴由转轴和限位挡板组成,转轴轴体两侧焊接有限位挡板。
优选的,所述安装轴轴体中心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两侧一体成型有扇形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转轴设计安装在安装孔内径,限位挡板对应安装在扇形限位槽内槽,扇形限位槽角度为45°,可以实现斜板小角度的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一种污水处理沉降池,本在设计适用于污水的沉降处理,待处理的污水通过入水孔落入沉降池,斜板的设计改变的水流的流向,污水在板体倾斜流动形成水流落差,提高了污水杂质的沉降速率,V型淤泥池底部的淤泥通过排污管排出,整个沉降过程完成一个周期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沉降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沉降池的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斜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轴和安装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沉降池,2、V型淤泥池,3、入水孔,4、安装轴,5、导流板,6、排污管,7、斜板,8、安装转轴,9、导流通孔,10、限位板,11、转轴,12、限位挡板,13、安装孔,14、扇形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污水处理沉降池,包括沉降池1、V型淤泥池2、入水孔3、安装轴4、导流板5、排污管6、斜板7、安装转轴8、导流通孔9、限位板10,沉降池1池体上端位置水泥建筑成型有限位板10,限位板10板体钻设有入水孔3,沉降池1底部为水泥浇筑成型的V型淤泥池2,V型淤泥池2前侧端口位置螺栓固定安装有导流板5,导流板5连接安装有排污管6,沉降池1侧壁使用螺栓安装有安装轴4,两安装轴4之间使用安装转轴8固定安装斜板7,斜板7板体钻设有导流通孔9。
所述安装转轴8由转轴11和限位挡板12组成,转轴11轴体两侧焊接有限位挡板12。
所述安装轴4轴体中心设置有安装孔13,安装孔13两侧一体成型有扇形限位槽14。
所述转轴11设计安装在安装孔13内径,限位挡板12对应安装在扇形限位槽14内槽,扇形限位槽14角度为45°,可以实现斜板7小角度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一种污水处理沉降池,本在设计适用于污水的沉降处理,待处理的污水通过入水孔落入沉降池,斜板的设计改变的水流的流向,污水在板体倾斜流动形成水流落差,提高了污水杂质的沉降速率,V型淤泥池底部的淤泥通过排污管排出,整个沉降过程完成一个周期作业。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